11月27日,由信息学院团委学生会主办的第十二届信息节闭幕式暨系主任论坛在光华楼13楼多功能报告厅拉开帷幕。信息学院副院长胡波老师以及来自信息学院电子工程系、光科学与工程系、通信科学与工程系、微电子学习、光源与照明工程系共五个系的系主任们齐聚一堂,共同为信息学院的学生指明发展方向,与同学们面对面交流,介绍各专业的基本情况,帮助同学们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学习。系主任们还结合自身的经历,指引同学们如何选择未来的发展道路。
主持人开场引言介绍到场的老师之后,活动进入第一环节,各系的老师依次介绍专业的相关情况。首先登台的是电子工程系的副系主任王勇副教授,他首先介绍了电工系师资团队与教学科研基本情况、详细专业内容以及毕业生去向,包括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输入-输出电路、数据处理与控制部分、通信网络与生物医学工程等方向以及毕业生出国深造、直研、工作的比例等;光科学与工程系的系主任陆明教授,从光科系的发展历史讲起,介绍光学工程、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光伏材料与器件、生物和医学光学、学科应用等研究方向;通信科学与工程系的副系主任倪卫明副教授,他简要介绍该系的师资队伍、通信在广义上的定义、课程设置和就业情况,以及电磁场与微波、网络与数据通信、无线通信、光通信、泛媒通信等诸多研究方向,并且指出“就业对大家不是问题,只要愿意去找肯定能找到”;微电子学系的系主任张卫教授,师资力量、研究方向以及微电子学与其他学科的区别,强调微电子学与其他学科之处以及未来我们面临的挑战,大家都在进步,就是看谁做得更好;光源与照明工程系的刘克富教授介绍电光源系是涉及强电、弱电、信息控制、微电子、材料、光学等多个研究方向的交叉学科,他又介绍了本科专业、学科发展、平台建设,系所专设本科生奖助学金,突出理论与工程实用性紧密结合的学科特色,并欢迎大家选择绿色光明的专业。
各系老师与台下同学进行问答互动。大一新生就如何选择自己的专业进行提问,胡波老师针对这个问题,认为专业本身的影响并不是很大,专业冷热是受社会舆论影响。我们在大学里学习的是做事情的方法。我们不妨别把自己的眼光放在一个专业上,把基础课学好,多跟老师沟通来发现自己的长处。而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兴趣。他希望同学们要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以及与学长学姐的沟通中,发现自己的兴趣;光科系王松有老师指出,大一的学习成绩在选择专业上“甚至比高考还重要”,强调大一基础课程学习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光源系刘克富老师的观点是要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与自己的弱项,多思考,多了解一些信息,这样可能对自己的选择有所帮助。
大二同学提问:如何去适应自己已选择的专业。胡波老师的建议是首先得把基础学科学好,学有余力的话可以去了解一些“科创“活动,多了解,多沟通。而对于许多大二同学选许多选修课的现象,通信系的倪卫明老师则建议还是要注重专业的学习。微电系的张卫老师认为我们得思考好自己的未来,从而才能走好每一步。
自由提问环节,有同学提问电工系是否需要很强的动手能力。王勇副教授回答是“动手能力不是天生的,这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但不会有太大负担”。也有同学问“微电到底集中于哪些方向”、“通信与光科的区别”、“电光源系未来发展方向”这些专业类问题,各专业老师都一一给出详尽的回答。其中,有一个问题极大地引起了老师们的兴趣,纷纷各抒己见。一位同学问道,“有人说本科生教育是国内的好,研究生教育是国外的好,老师们怎么看?”光科系的赵海斌老师本科与研究生就读国内、硕士就读国外,其给出的回答是:“我们的学生与体制与西方有一定差异:越往高年级我们的学生越松懈,我们可能不以为然,但这为以后的发展设置了阻碍——大学是一个建立思维习惯的过程,而这个过程越往高年级是越被需要的。”而刘克富老师认为“我们中国足彩在线的学生基础是很好,但我们的教育可能出现了问题——从小学的令人窒息压力到大学的松懈,这个教育过程似乎颠倒了。小学应该是兴趣的培养阶段,大学则是各方面能力与世界观的成熟。在我们有能力承受高强度学习的时候却已丧失了学习的兴趣,这便是问题所在。”胡波老师的观点是:“中国学生主动性非常弱,在国内不愿花精力学习。我们要花时间,投入精力。”还有同学就科研发问:“是否大一就可以开始从事科研?”胡波老师回答:“基础知识学习更重要。科研可以慢慢接触,前提是学有余力。”王松有老师也赞同胡波老师的观点,觉得大二下开始从事科研比较合适。
老师们结合自身经历与教学经验提出中肯的建议,让同学们受益匪浅。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对可供选择的专业都有了大致的了解,并懂得如何发现自己的兴趣,作出适合自己的专业选择,真正在信息学院走出自己的道路。至此,信息学院第十二届信息节落下帷幕,各类精彩纷呈的活动也为信息学院的同学们留下深刻印象,团委、学生会也将进一步为营造学院学术文化氛围努力进取,相信未来将精彩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