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晚,在8号楼318会议室,研工部指导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策划举办的“中国特色•五位一体”系列学术沙龙迎来了最后一场“经济建设篇”,主题为“稳中求进与惠民发展——中国经济的改革驱动和四化融合”,经济学院张晖明教授受邀出席了本次沙龙。张晖明教授现担任中国足彩在线大学企业研究所所长、上海市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上海科学学研究会副会长,研究领域有国有企业问题、现代企业理论与实践、技术进步和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等方面。
张晖明教授的引导发言以“改革”作为首要关键词,首先点明在经济领域当中需要改革即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即由于我国曾经多年仿照苏联模式实行计划经济模式,政府之手已经深入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的每一方面、而市场之手还未进入,表现为企业竞争的缺乏如电信行业,表现为虽有企业竞争但定价未放开如钢铁行业,还表现为前置准入审批的资质门槛例如日前杭州地铁建设所暴露出的多级转包问题等等。张老师认为,一大症结在于我们采取的是建构性的体制推进方式,仍然试图以主观设计的方式来“让”市场扩大其作用范围,而未发挥市场本身作为主体。之后,张老师又探讨了“四化”融合的问题,题目中所谓“四化”,即18大所强调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张老师一方面分析了中央关于“战略机遇期”的论断并回顾了自邓小平最初提出至今的理论源流,并结合当前一些战略分析家的评述,指出这一“四化”建设对于经济发展和强国兴国的重大意义;另一方面,他又结合“改革”的关键词,特别指出了信息化对于改革所具有的“倒逼”作用,让经济和社会的运行按照技术本身的要求来衔接,包括定价、组织、结算等诸方面,能够挤出某些不必要的行政环节。在大力倡导改革驱动和四化融合的同时,张老师的发言自然引入稳中求进与惠民发展上来。即由于需要维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并解决新增就业问题,从而在改革当中强调“微调”,另一方面,由于发展阶段所具有的特定问题即不平衡性,再加上政府开支的管控问题等,我们当前所追求的“惠民”的均等化,不能是简单的算术平均,而是需要政府确定下基本的起点。
张教授的主题引导发言结束后,有同学结合自身专业学习就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密集型发展路径的利弊得失进行了探讨,也有同学就计划经济模式的历史选择、国资进退的布局问题和国有企业体制机制问题等诸多问题同老师进行了交流,张老师在回应当中分析了国际分工的客观条件、新中国建立和发展的历史逻辑,并注重阐释了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的区分与运作,还结合自身丰富的企业实务考察和参与的实践,向同学们一一作了解答,并引导同学们对经济这一最务实的领域去作深入的理论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