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下午,研工部指导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策划的“中国特色?五位一体”系列学术沙龙之“生态建设篇”,在8号楼216会议室举行,主题为“红绿政治与生态文明”。哲学学院教授陈学明和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雷一东应邀参加了本次学术沙龙。
两位老师开场分别作了主题引导发言。陈学明教授是我国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的著名专家,近年来也对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生态社会主义等思潮给予了重点关注。陈学明老师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十八大报告中的论断,首先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问题,认为它并非简单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四大建设相平列,而是代表了人类在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大文明样式,即十八大报告所说的“新时代”。其次,陈老师认为要在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要消灭其原因而不仅仅是弊端与结果,而资本主义生产的效用原则和价值增殖原则正是这样的源头,资本在其本质上是反生态的,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和资本原则的批判不仅在于其带来人与人的冲突,也在于其带来了人与自然的冲突。再次,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基本价值追求的“以人为本”,需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满足人的总体需求而不仅是某一方面的物质需求。
雷一东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生态环境与景观的规划、设计与管理,曾承担过上海市、宁波市等多项关于城市和乡镇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的科研项目,具有丰富的实务经验。雷老师在本场沙龙活动中立足自己的专业属性,特别强调了18大关于“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的提法,向大家阐明了其对于生态建设的宏观意义。其次,雷老师结合日前新闻当中两位驴友在京郊遇难的实例,并回顾了自己进藏考察时的切身经历,强调环境保护需要从敬畏自然和珍爱自然开始,从而改变工业时代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固有理念,并认为人类科学的历史本身也就是一部纠错史。第三,雷老师认为有了理念还仅仅是一个起点,需要上升到一个群体的意识并需要形成制度,雷老师还特别结合我国政治实际,强调了目前中组部将生态纳入官员考核评价的积极作用,并向大家介绍了前不久李克强同志与环保部周生贤部长的相关讲话精神。
在引导发言结束后,与会同学结合两位老师的专业研究领域和本次发言,积极提问。有同学就生态环境议题所引出的“效用—结果”和“短期—长远”的思维方式,并联系实用主义哲学之作用评价与老师进行了交流。也有听众更关注一些切近的热点问题,如规划理念、利益冲突协调对老师提出了问题。两位老师在回应交流当中,尤其提出了在我们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当中,不走两个极端,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并不能笼统反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提法,以人为尺度进行衡量本身没有错,但要搞清以人的什么为尺度,并且还需要遵循马克思的分析方法,发掘出资本逻辑之下人与自然的矛盾仍然是掩盖着人与人的矛盾,两位老师用十分生活化的两个词:“携起手来”和“换个活法”,点明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要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