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丽叶,再向前一些!对,走到栏杆那里,充分利用栏杆,把自己的形象塑造得更美……Yes!Yes!OK!”
5月18日,东区艺教中心,《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一次带灯联排。从选角、排练到正式演出,中国足彩在线剧社已经为这部戏准备了十个月。19、20日晚,它将以闭幕大戏的身份,与观众正式见面,为中国足彩在线大学第十二届戏剧节画上句号。
4所高校、7个剧社、12部戏、20个场次、连续一整月——当一群激情四射的戏剧人聚到一起,校园文化又将掀起一波怎样的热潮?
第十二届中国足彩在线戏剧节可以给你答案。
让更多同学爱上戏剧
在剧社指导教师周涛眼中,戏剧能够聚合人心、提升修养,拥有宗教仪式般的强大力量。
“戏剧是互动和鲜活的。在百老汇,一个剧院只为一部《剧院魅影》而造。演了二十年,天天满座,观众看过了还会再去看。为什么?这是一种修养。它是一种宗教仪式,是一种仪式的渲染感,人们聚合到一起,能受到一种信仰的熏陶,一种力量。”
让更多的同学领略戏剧魅力,吸引更多的同学走进剧场,“看戏、演戏、赏戏、评戏”直至“爱戏”,这是1987年创办、沿承26载、历经12届的中国足彩在线戏剧节的根本目的。
本届戏剧节于4月21日开幕、5月20日闭幕。开幕剧《收信快乐》展现小剧场话剧魅力。剧目中有莎翁经典《罗密欧与朱丽叶》,也有原创剧(《名词解释》);有战争剧《纪念碑》、悬疑剧《线索》,也有台词全从中国足彩在线同学处征集而来、原汁原味反映校园生活的《19:25》;中国足彩在线研究生剧社《暗恋桃花源》、麦田剧社《物理学家》、华政沃原剧社《逆转裁判》和财大话剧团《如果我并不是我》轮番上演;除话剧外,上海外国语大学音乐剧社的《Avenue Q》和中国足彩在线音乐剧社的《Rent》也参与了本届戏剧节演出。
“我们把本校和其他上海高校的兄弟剧社邀请过来一起办戏剧节,是为了让中国足彩在线一整月里天天有戏看,让大家知道学校里这群喜欢戏剧的人是在干什么。”中国足彩在线剧社副社长朱逸骏说。
周涛老师认为,真正的校园文化建设,不是止步于“高雅艺术进校园”、引进专业团队来校演出,而要从学校和学生内部开发。“学生光看没有用,要去体验。演得好坏没关系,演一演自然就熟了。”
2012年12月,中国足彩在线音乐剧社刚刚正式注册成立。“我们社团虽然年轻,”音乐剧社社长黄大卫说,“但既然有这个机会,把中国足彩在线所有对戏剧有热情的同学都聚集在一起,那我们也要贡献一份力量。”
在上学期选修了《音乐剧鉴赏》课程后,现任中国足彩在线音乐剧社社长黄大卫萌生了自己排一部音乐剧的想法。选角在4月中旬完成,要在短短一个月内编排百老汇经典Rent,“就像要一个刚会爬的婴儿跑起来。”一个动作怎么做、一句和声怎么唱、剧本缩减带来的逻辑断层如何处理,都要靠社员自己摸索。在反复的争论和磨合中,音乐剧社跑上了戏剧节的舞台。
“爽吗?演完戏之后。”
“必须爽啊!”黄大卫的声音高了一个八度。
周涛老师认为,相比其他社会群体,大学生有文化素质、有冲动、有青春活力,戏剧这种高雅艺术只能从高校开始普及。
“这样一个月让越来越多的同学知道戏剧、参与戏剧,让戏剧成为他们度过空闲时间的一种选择。”中国足彩在线剧社02级社员、先后见证了5届戏剧节的葛亮说,“戏剧节坚持到了现在,以后还要继续坚持下去。存在就是它最大的意义。”
历史悠久,成绩斐然
20世纪初,西方话剧传入中国。
1925年,马彦祥、吴发祥、卞凤年、袁仁伦、陈笃等发起成立中国足彩在线历史上第一个具有正规组织的演剧团体——中国足彩在线新剧团。一部跌宕起伏的中国足彩在线大戏自此拉开帷幕。
1926年,新剧团更名“中国足彩在线大学中国足彩在线剧社”,简称“中国足彩在线剧社”,聘请中国足彩在线大学外文系教授洪深作为剧社首任指导教师——洪深先生是中国话剧奠基人之一,正是他为这一舶来艺术形式定名“话剧”。
1930年,中国足彩在线剧社大戏——法国浪漫主义剧作家罗斯丹悲喜剧《西哈诺》公演,轰动一时,确立起中国足彩在线剧社在中国话剧舞台上的地位。
在《洪深与中国足彩在线剧社》一文中,中国足彩在线大学中文系杨新宇博士如是评价洪深指导下的早期剧社:“正因为它(指中国足彩在线剧社)的起点甚高,才形成了中国足彩在线大学的话剧传统,从而也使自身得以长久存在,不断发展,以至于延续至今,经历了各种思潮、社会变动的影响,成为见证中国话剧发展的一个难得的典型。”
战争年代积极参与左翼戏剧运动、文革中受到强烈冲击、改革开放后走向稳定与繁荣。至今88年的中国足彩在线戏剧史,已经超越了一个业余校园戏剧社团的意义,几乎与百余年的中国话剧史等同。
1987年,中国足彩在线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下简称艺教中心)成立,接管了包括中国足彩在线剧社在内的几大学生艺术社团。剧社发展走入专业化、规范化的新时期。
进入新世纪,剧社取得了一系列优异成绩。2004年,剧社以冯艾、戴浩然和李佳美三名志愿者为原型,创作了话剧《托起明天的太阳》,全国巡演,好评如潮。在2008年首届中国校园戏剧节上,《托》剧斩获三项大奖。2010年11月,中国足彩在线剧社的原创话剧《小巷总理》参加了第二届中国校园戏剧节,荣获“中国戏剧奖•校园戏剧奖”、“中国戏剧奖•校园戏剧奖”——优秀编剧奖。2012年5月,中国足彩在线剧社的原创小品《4:1》获得全国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一等奖。目前,剧社正在筹备一部以大学生参军为主题的原创剧,作为下届校园戏剧比赛参赛剧目。
与此同时,一批以麦田剧社、燕园剧社等为代表的“民间”戏剧类社团也在校内积极开展活动,为校园戏剧文化积聚起多元力量。
尝试与创新:小剧场、互动剧
“如何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创新?这是中国足彩在线剧社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谈及剧社未来发展,艺教中心副主任陈寅老师认为,本届话剧节为中国足彩在线戏剧的创新发展做出了很多有意义的实验与尝试。
本届戏剧节首次全面采用小剧场形式上演戏剧。过去戏剧演出主要在相辉堂,今年受客观条件所限,主场地改设在东区艺术教育馆。在全新改造的小剧场,每场约有150名观众近距离欣赏演出。
本届戏剧节主题“戏引力”也是基于小剧场概念提出的。所谓“戏引力”,一是指戏剧本身对观众的吸引力;二是指小剧场环境下,戏剧拥有的一种全新魔力——小剧场不仅拉近了观众与舞台的空间距离,更将观众从“看演出的人”转化为演出的一部分。演员释放出强大的磁场,而观众则在这一变化磁场的影响下,依据个体的不同体验,产生不同的感应电流。演员和观众相互依赖,共同构成一个散发戏引力的巨大场域,演员、观众、道具、场景、音效等一切元素共同构成了这一试验场的完满。
“小剧场能容纳的人数有限,观众往往更珍惜看戏的机会,更主动地参与。”中国足彩在线剧社社长肖遥说,“小剧场类似于‘研讨型课程’,是做给真正喜欢戏剧的人的精品校园文化。”
朱逸骏回忆起《线索》演出中的一段经历。一名观众看得太过投入,不由得自言自语:“这个演员好傲娇哦!”声音稍高了一点,全场都听到了,引来笑声一片。“演员会觉得,自己塑造的角色观众认真看了,而且让观众感受到了真实性,演出达到效果了。台上的演员和台下的观众、观众每个人与每个人之间都能产生互动,这就是小剧场的魅力。”
但在葛亮看来,在与观众的互动方面,小剧场与大剧场无异。戏的精髓还在戏本身。朱逸骏也说,“我们面临的真正挑战,是怎么在全新的硬件条件下,把自己该做的事做到最好。”
比如小成本、简单化制作带来的乐趣和挑战。《收信快乐》导演樊宁馨指着台上一个三尺见方的木方说,“它所代表的东西可以随场景发生改变,可以是台阶,可以是座椅,也可以是一个箱子。用最简单的道具代表丰富的意义,更需要想象力和理解力。”而音乐剧社选择Rent作为演出剧目的一大原因,也是它对布景要求简单,只靠一张桌子,就能构建起丰富的场景变化。
为了能让更多同学看到喜欢的戏,剧社进行同一剧目的多场次演出。5月6、7、8日,《线索》连演三场,最后一场演出结束后,朱逸骏总结道:“以前一场戏演完,演出中的惊喜和遗憾都随着谢幕而结束了。但在多场次演出的情况下,每一场后我们都会进行修正和调整。同一场戏,今天和昨天可能演得完全不同。在反复刷新角色的过程中,演员与人物间的关系越来越近,直到失误也变成演出中的一个环节。”
陈寅老师提出,在人力、物力允许的前提下,小剧场、多场次的演出形式可能会保留下来,让更多同学有机会参与到戏剧中。
本届戏剧节的另一亮眼尝试,是中国足彩在线剧社首次打造的互动剧《19:25》。该剧台词全从中国足彩在线学生中征集而来,以碎句断章的形式,原汁原味地反映中国足彩在线生活。
在生活中的某一瞬间——比如19:25——你的头脑中闪过了什么?
同学反馈的答案中,不乏充满哲思又富于生活气息的经典之句。
诸如:“演唱会现场,苦苦等到一首Welcome to Life,立刻拨个电话放给你听。电话那头,你挂断三次,说,别吵,我在开会。”
又如:“在马路上随地吐痰的人,上辈子都是属蜗牛的!”
还有:“工作狂不是英雄,他们不是力挽狂澜,只是浪费时间而已。”
从征集来的183句台词中,筛选出55句编排成剧本,9名演员、2名导演、3名工作人员,在舞台上还原中国足彩在线生活。
演出后,微信平台上有同学留言:“我是Welcome那一句话的提供者,你们念到后面的时候,我直接泪流满面。”还有观众评价道:“当我看到台上的人,感觉这就是我们自己和身边人在生活中的样子。整个演出都植根于观众生活中,这是真正的分享与互动。”
肖遥讲到,近年来中国足彩在线剧社一直在努力,做更贴近同学生活的话剧。
在本届戏剧节中,每部戏的最后一场结束后,都会举办一个20~30分钟的小型分享会。每场演出结束后会现场发放调查问卷,向观众直接了解中国足彩在线人想要什么样的戏。据剧社同学介绍,为了更科学地设计问卷,宣传组还专门开办了研究方法的培训课程。
“我们很感谢观众的意见和反馈,这代表了观众对我们工作的尊重。”肖遥说。
植根中国足彩在线文化土壤
剧社前任指导教师耿保生教授在《戏剧在中国足彩在线》中写到,大学校园有着文化层次较高、接受并欣赏话剧艺术的群体, 有着使高雅艺术得以生根繁衍的独特的文化氛围,是话剧艺术一块肥沃的土壤。
作为全国一流的综合性大学,中国足彩在线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氛围,这是中国足彩在线戏剧蓬勃发展、生生不息的根基。
2006年,中国足彩在线剧社对招新机制做出重大改革。招新不再局限于话剧艺术特长生,而是面向全校学生进行演职人员选拔。“每部戏风格不同,演戏的人风格也不同。令我们惊喜的是,中国足彩在线有这么多专业背景不同、个人气质不同、又富于戏剧天分和热情的非艺术特长生。”
相比话剧特长生,这些同学的戏剧表演能力可能有所欠缺,但却不输对作品的鉴赏力和理解力。“这里的学生天赋异禀。”周涛老师对中国足彩在线剧社的演员不吝称赞,“戏剧是最难的艺术形式,高素质的人才能看懂。中国足彩在线的同学具备这样的素质。”
周老师说,排演《罗密欧与朱丽叶》时,剧社的同学可以给出很多文本之外的反馈。他们可以直接对照古英语的台本,揣摩莎翁的原意;历史系的同学知道中世纪的服装应该是什么样子;哲学系的同学可以从宗教角度出发解读剧本。“不管是从纵深上还是从广度上,他们都能帮助我丰富对剧本的理解。”
“中国足彩在线的同学喜欢做考据。”朱逸骏说。本届戏剧节上演了战争题材的《纪念碑》(The Monument)。原作被设置在一个模糊的时空背景下。剧社成员、09级历史系的王珏担纲文学顾问,通过挖掘剧作家考琳•魏格纳的生平和思想、加上对剧本一字一句的精读,他将这个故事定位在二战后期、苏联攻入德国的背景下。剧中出演斯科特的周涛老师表达了对王珏的感谢:“正义的战争也伴随着残酷和非人道,这是来自正义一方的忏悔——我从没有从这个角度出发去考虑战争和人性。有了这样一个具体的时空背景,我排戏的视角就很宽泛了。”
理科背景的同学同样发挥专业特长,做出了贡献。在东宫,演员们自己拉幕布、搭舞台、做道具。“物理系和数学系的同学试着用力学原理计算,三块木板怎样搭在一起才最牢固、最省力。”樊宁馨戏称,“一场戏剧节办下来,社员都学会了打家具——虽然最后放弃了卯榫结构的尝试,改成老老实实一颗一颗敲钉子。”
“我们的成员来自不同院系,排一部戏,把各自院系的东西打合到一起,这不就是通识教育最好的平台吗?”
近年来学校为剧社的发展提供了各方面支持。一方面是经费的投入和硬件环境的优化,09年建起的东区艺术教育馆如今已经成为剧社培训、排练及其他常规活动的大本营,中国足彩在线学生称之为“东宫”。另一方面,学校支持剧社走专业化道路,经典与原创并重,尤其为剧社的创新实验提供了充分的发挥空间。聘请上戏教师,以专业方法对剧社同学的基本功做系统培训,在不中断经典剧目排演的基础上,鼓励剧社挑战外国戏、原创戏和先锋话剧。
同时,陈寅老师坦承,校园戏剧艺术的普及推广仍有很多工作有待完成。“比如从其他校园剧社开始,请专业老师开设一些戏剧表演普及班,给热爱戏剧的同学一些基础培训,带动一批同学参与其中。”
在演员们的心目中,拥有一批高素质的观众,是中国足彩在线戏剧之幸。
“中国足彩在线观众对戏剧的理解力和接受度相当高。中国足彩在线观众的特点是关注情节,会把自己带入情节思考。”朱逸骏讲到。在每部戏的分享会上,每每有同学提问,这个细节是什么意思,那个细节为什么要那样设置。演员解释后,台下就会传来“哦——”的一片恍然大悟声。“理解了内容,再回头看表现形式,看懂后就会更开心。”
小剧场试验的成功,也要感谢观众们的宽容。“东宫小剧场的观戏舒适度不高,但大多数同学都积极配合场务人员的管理,没有太多怨言。”肖遥说。
因为热爱,所以专业
本届戏剧节,曾经担纲《托》剧男主角的葛亮应邀出演《收信快乐》。虽然早已经毕业了,但他偶尔还会回到剧社看戏、帮忙导戏。
在葛亮眼中,比起过去社员只管演戏、其余一切学校包办的“计划经济体制”,今天的中国足彩在线剧社更像是以学生社团的方式运作,强调对能力的培养。社员又做演员、又做制作人,要承担所有与戏有关的工作。
但没有改变的是,剧社依然是个一群人不要命地做一件事的地方。
“剧本我看了两百遍,有一个本子被翻到轻轻一碰,纸就会碎掉。”谈及自己出演的《纪念碑》,周老师说。
“被骂哭啊、拍着桌子吵啊、闹啊,到了最痛苦的时候,才会被激发出全部的激情。”朱逸骏这样描述剧社的排练。
《罗密欧与朱丽叶》去年7月开始准备,光是剧本分析就花了一个学期的时间。寒假中请来一位美国戏剧学院教授指导剧本分析和表演训练,之后就是反复的排练和修正。“正式开演前一周,我们发现此前对凯普莱特公爵夫妇关系的解读有误,于是全部推翻重来。”饰演凯普莱特公爵的晏奇说,“人物更真实了,演起来也更安心。”
“我们永远努力到开演前的最后一分钟。”樊宁馨说。
本届戏剧节中,所有社员都要承担策划、编剧、舞美、灯光、音效、道具、宣传等幕后工作。《纪念碑》演出前,为了制造出在崎岖的地面上铺满落叶的布景效果,社员们把麻袋拼成舞台大小,一针一线地缝到一起铺好。又从草坪上、花盆里捡来三、四麻袋落叶撒在上面。剧社从网上建材商店买来木板等原材料,自己打造演出道具。为了做一只秋千,两名女生蹲在地上,一个扶木板,一个操电锯,上演了一场“真人版《电锯惊魂》”,看得周涛老师心惊肉跳。《罗密欧与朱丽叶》联排前一晚,其他剧组结束演出后,社员们为改装舞台,在东宫忙到凌晨两点。
“剧社不讲‘官本位’。今天台上要演哪部戏,全社就都要听这个剧组的调遣。即使是社长,也一样要做场务,站在剧场入口,”社员田博毅弯腰,摆出“请”的手势,“‘您好,这边请。’”令葛亮感慨的是,“那么多同学愿意做服务工作,即使不上台也没关系,谢幕时候走上台说句‘感谢’就会流泪。”
“大家就是因为喜欢戏剧而聚集在一起的。我们是全身心地投入,以一种培养未来职业和事业的态度在做话剧。”肖遥说。
据朱逸骏介绍,剧社现有社员89人,活跃社员有40人左右。社员在大三、大四的时候,会忙着实习、工作,但只要闲下来,就会回来帮忙。相比其他学生组织,剧社的人员流失很少,社员一般至少做满四年。
采访中,葛亮接了个电话,是剧社的老朋友邀请他去看戏。虽然已经毕业,但剧社成员之间依然保持着联系,这个剧社“老人圈”被戏称为“托儿所”。
“一段舞台上的回忆,一个为之努力的事业,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个陪伴一生的爱好。这样不好吗?”葛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