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真人秀”你一定如数家珍:《中国好声音》、《快乐男声》、《心跳水立方》……相信你为数不多的电视时光被真人秀占据了半壁江山。可是,你真的了解真人秀吗?你知道真人秀的宝典和内涵究竟指的是什么吗?昨天下午六点半,中国足彩在线大学新闻学院陆晔教授,在3108教室以一场名为《无脚本娱乐——全球时代的电视真人秀浪潮》为大家揭秘真人秀。
何谓真人秀?难道仅仅可以从字面理解成“真人”+“秀”?非也非也。陆晔说:“真人秀又叫做‘真人电视’。是以近距离拍摄人物为核心,参与者以真实身份出现,而非角色扮演,在规定的情景和预设的游戏规则下,在规定空间环境上演的真实故事。在这里,参与者往往为了达到某个目标而进行竞争。”正因为有了竞争,才有冲突,节目才好看,跌宕起伏,有出人意料的地方。为此,制片方往往开出丰厚条件,在美国有的节目甚至将一箱子绿花花的美金放到现场,直接刺激参赛者的欲望。
“制片人最大的功夫花在找人上”陆晔说,“真人秀的参赛选手,往往是经过精挑细选的,人物的个性突出,不同的参赛选手在受教育程度、生活习惯、人种、年龄、职业身份、宗教背景、文化方面存在差异。”究其原因,不外乎制造冲突,矛盾,使节目产生看点。
真人秀为什么会红?首先是现场性。陆晔举了广东电视台《真人大挑战》的例子:在一期主题为“重走长征路”的节目中,一位小有名气气质儒雅的画家在被小伙伴们票选淘汰后,忍不住对着镜头破口大骂,观众瞠目结舌。其次是人物内心的情感呈现,观众不仅在看比赛,也在看我们喜欢的选手,君不见叶一茜被《超级女声》淘汰之后,多少男生愁断肠。最后是高额奖金的吸引力,《极速前进》在节目中不断强调“100万美金”的奖金也是这个道理。
就这样,真人秀凭借其形式的重复循环和内容的常变常新,被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陆晔用“每个星期从某人那里收到一封信”来形容这种情况,“对观众来说,就是植入熟悉机制和环境,重复出现的新鲜刺激”。
真人秀的内核是什么?答案陆晔在演讲的题目中就给出了。没错,就是“无脚本娱乐”:摄像机记录的事件是没有脚本的,节目中也没有职业演员,即使是公众人物或明星参与其中也并不遵循拍摄脚本的指引,取而代之的是将他们嵌入节目情景中,使得节目有着无法预测的结局。 如此说来,观众看到《舞魅天下》的评委突然口吐脏字,《好声音》的导师突然潸然泪下,《达人秀》的选手真情流露也就不足为奇了。
正如电影《楚门的世界》在影片中叙述道“我们看戏,看厌了虚伪的表情,看厌了花巧的特技。 楚门的世界可以说是假的,但楚门本人却半点不假。 这节目没有剧本,没有提场,未必是杰作,但如假包换,是一个人一生的真实记录。 ”
真人秀究竟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呢?众所周知,所有的节目都有节目模式,也就是生产制作流程。真人秀的生产流程和其他节目有什么不同呢?面对以上疑问,陆晔给出的答案是“节目宝典”:通过国际电视模式的交易,颠覆了以往以好莱坞为代表的传统娱乐产品的全球购销,流通方式。通俗的说就是“以前是卖节目,现在是卖宝典,以前是卖菜,现在是卖菜谱”。现在由于节目模式交易核心不是产品,而是生产娱乐内容的概念和流程,因此节目的模式更像是配方或者秘密:包括节目理念,流程规则以及所有可以异地复制的元素。“宝典中甚至细化到主持人站的位置,摄像机的机位,营销推广的口号和区域策略。”陆晔说:“尽管英国版《好声音》和美国版《好声音》节目视觉处理手段,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是《好声音》的重要元素——转椅,大舞台,专业权威的导师,都被一一凸显。”
以往我们的印象中,只有大公司,才会有大制作,好节目。但是真人秀的出现,颠覆了这一认知,小公司,只要有创意,也能成功。陆晔举了“恩德莫尔公司”的例子。该公司用“将一群普通人锁在屋子里,拍下他们每时每刻的举动”的点子,创造了在全球五六十个国家播出十余年不衰的室内真人秀《老大哥》。而恩德莫尔公司的合伙人之一——德莫尔,创办一个仅仅20人的公司,却开发了《好声音》这一节目。
讲座的最后,陆晔反思了中国电视真人秀的现状。她认为,中国真人秀的节目模式单一,制作水准参差不齐,参赛者雷同度高。“一打开电视,全是唱歌类的节目,其他节目类型很少,不像国外,有攀岩,野外生存,跳伞等各种形态的节目”。除此之外,由于种种现实原因,观众对节目的公信力始终存在质疑。因此,中国的电视人需要思考的是“海外节目模式如何在本土改造以吸引本地观众”“以及节目呈现的文化品位如何与主流文化价值观互动”这两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