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讯 上海市教学名师、中国足彩在线大学上海医学院内科学系王吉耀教授领衔的团队,十年来,以坚持创新内科学教学体系为宗旨,通过“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目标”,以病例为基础的全过程床旁教学等一系列创新改革之举,将实践课与理论课有机结合,在培养医学生临床实践思维能力方面成果颇丰,培养的学生至今已达1550名。近日这一团队的“创新内科学教学体系”教学成果通过上海市教委组织的专家鉴定,专家组成员一致认为该成果具有独创性和实用性,属于国家医学教育领先水平,建议申报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并推荐申报教育部教学成果奖。
这项成果的完成人是王吉耀、高虹、瞿介明、施海明、李蕾、李剑、陈世耀和白浩鸣。
我们培养的医学生以临床能力为目标
据悉,内科学是临床医学的综合学科及其他专科的基础,课时最多,是所有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医学生最先接触的临床二级学科,对培养本科生临床思维、如何做一名合格医生至关重要。目前医学生存在临床实践少、动手能力不强、自我学习能力弱、知识领域狭窄、人文精神欠缺、协调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不足、缺乏国际化视野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医学院校培养出来的医学生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中国足彩在线大学上海医学院内科学系在近十年的教学实践中,对临床医学“专业内科学教学”积极变革,更新教学理念,对教学方式、培养模式、课程建设和教材设计等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和终生学习技能为目标,科学地创新性地设计内科学教学体系”。
首先是改变教学理念。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弊端,但是,现代临床医学教育培养的学生,走出校门后应该是能够为病人看病的医生,而不是空头理论家。王吉耀认为,为了培养具有临床技能、临床思维和关爱病人的优秀医学生,内科学教学应转变思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此,建立了一套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目标的与国际接轨的教学模式。
于是,王吉耀创建的“以能力为导向以病例为基础的床旁教学”模式诞生了。
床旁教学:卓越医生的必由之路
王吉耀团队坚持的以能力为导向以病例为基础的床旁教学是打造未来医生的重要基础,也是培养卓越医生的必由之路。医学生在实践中,通过询问病人病史,给病人体格检查等手段,可直接提高分析、诊断能力。但这一点以前并未引起教育者足够重视。十年前,上海医学院的内科学理论学习与床旁教学的学时比例是5:1,也就是说,每学期内科学教学为144学时,其中120个学时给学生上理论课,即120位医学生集中在教室里上大课,仅24个学时为床旁教学,而且,那时的床旁教学每组30名学生,人数太多,与病人接触有限,学生印象不深。这样,造成的弊端是医学生虽然理论知识掌握得很多,但实践经验却很少。为改变这一状况,王吉耀等对这一教学形式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改革,把内科学理论学习与床旁教学的学时比例从5:1改为1:2。在上内科学的第一天,医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脱产负责教学的专科临床医生带领下,“声势浩大”地同时进入中山医院、华山医院和华东医院内科的14个专科病房上课。这样,大大缩短了大课理论学习时间,把多出的学时让给了床旁教学,有180个学时用于床旁教学,且7至9名学生为一组,在临床医生直接指导下,询问病史,检查体格,撰写病历;带教医生还会与学生就病情诊断、建议治疗方法等进行沟通、讨论,以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在床旁教学中鲜活的病例、真实的临床氛围轻易唤起了医学生成为合格医者的自觉性。几个星期下来,学生们从“不敢”、“不好意思”接触病人到抢着问病史和体检,查房临床技能和沟通能力迅速提高,更重要的是临床老师在带教中、医学名家在教学查房中对待病人的热情态度、方式,也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他们的仁心仁术成为医学生的楷模,普遍受到欢迎。学生们说:“查房的过程,是我们临床思维训练和临床兴趣激发的过程,更是一种洗礼,可耳濡目染大师们的风范。”医学生已经在身教言传中学习到如何关怀病人、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
王吉耀说:“实行这样的教学方式后,虽然同样的内容教师每周都要讲一遍,增加了工作量,但学生们反响很好。”王吉耀团队自编的《内科临床病例分析——双语学习》教材为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和英语的交流能力推波助澜,医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高涨,他们积极与患者接触,认真学习,并与同学热烈讨论,临床实践能力迅速提高;他们还应用所学的知识,查找文献,总结病例,在老师和学生中展示,他们制作的PPT内容丰富,制作精美,挖掘的知识有深度,让带教老师叹为观止。
专家认为,这种教学方式增加了医学生接触及熟悉临床工作的时间,使基础课与理论课有机结合,建立合理的临床思维,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巩固、提高。带教老师与学生的比例显著提高,进而促使教学质量明显上升。床旁教学从一开始推出实施就深受医学生的欢迎,教学反馈显示:几乎100%的学生表示满意,其中很满意的达86%。
多层次PBL: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王吉耀团队为了进一步提高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让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多接触临床和反复接触临床,内科学系将多层次的“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模式融入于医学生学习基础知识阶段、内科学专业课程阶段和实习阶段全过程,以强化医学生的基础知识,建立良好的临床思维。为此,内科学系撰写了十余个案例用于八年制医学生PBL教学,使学生通过“活生生的”案例学习和巩固基础知识,初步接触临床病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内科学系还在内科学课程学习阶段,通过围绕病例的PBL学习,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和自我学习中成长,培养其临床思维。
难能可贵的是,在PBL教学的病例设计中,内科学系设计了很多含有人文关怀的内容,通过讨论和学习,让医学生逐渐了解病人疾苦,学习与病人和家属的沟通的方式。
循证医学:让学生学会用证据看病
在临床实践和教学中贯彻循证医学理念是王吉耀团队教学的主要特色之一。
1996年,王吉耀首次把循证医学这一理念引入我国,她意识到循证医学尤其注重把收集到的临床医学证据转化为最适宜的诊断方法、最精确的预后估计和最安全有效的疗法,其核心思想是,在充分考虑患者意愿的条件下,医务人员把从科学方法中获得的最佳证据与临床经验相结合进行临床决策,以最少的费用给病人最佳的诊断和治疗。王吉耀想,如果在医学生时代就把这一理念深入人心,无疑对我国卓越医生培养、发展规划举足轻重。
为了培养医学生循证医学理念,内科学系在长学制学生中开设了研讨型循证医学课程,对相关的概念和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教学。课程采用“大班授课-小组讨论-发言总结”的模式,以循证医学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以临床研究案例讨论为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将临床研究理论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临床科研和循证医学思维,让医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临床问题,掌握寻找最佳的证据的能力,再结合病人的情况做出最佳的诊疗决策。在每次循证医学课程前,要求学生先自我学习,然后在课程中以小组讨论形式,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以促进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在教学查房时也应用循证医学的方法,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使得学生有能力将最好的方法应用到病人身上,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改革考核方式:检验学生综合能力
王吉耀团队认为,要巩固床旁教学成果,检验学生能力和教学效果,必须改革课程考核方式。于是,内科学系对课程的考核进行改革:增加平时成绩,改变一张试卷定乾坤的历史。具体做法是,把床旁教学考核分为理论课考试和平时成绩考试,考核时注重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增加案例题比例、英语题目比例和用循证医学方法解决问题的实践题目比例:床旁教学理论课考试成绩占40%,床旁学习期间学生的表现评价占30%,床旁教学的病例试题考核占30%。这一改革,改变了医学生过去死记硬背书本上的内容的弊端和既往只重视书面考核的单一方式。改革更加注重综合素质的考核。循证医学考核时,也根据学生在讨论、汇报和辩论等过程中的表现由授课老师和助教评分作为平时成绩。全英文授课班级的考核更是增加了学生展示环节,让每位学生走上讲台,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交流经验。这样,增加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加深和巩固了知识。
名医、名师传帮带起关键作用
在医学生教学中,师资力量始终是重中之重。为此,内科学系对课程精益求精,综合了5个教学医院的实力,聘任了56名授课教授、49名授课副教授和26名授课助理教授;内科学系除上海市教学名师王吉耀教授领衔外,团队中还有著名的陈灏珠院士、葛均波院士、诸俊仁教授、刘厚钰教授、邹和建教授、白春学教授、瞿介明教授、高鑫教授、丁小强教授、顾勇教授、施海明教授等,这些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资深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都是内科学教学的一线授课教师。在讲台上,在查房中,他们丰富的理论知识,扎实的临床实践经验和他们独特的个人魅力征服了年青的医学生,在同学心里树立起了学习的榜样。
为了让教师讲好每一堂课,内科学系还每年通过资深督导教授听课、授课老师试讲、学生评教等形式,不断调整授课人选,以保证教学质量。
为拓宽师资国际视野,内科学系格外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在上海医学院和医院的支持下,选派青年医生赴荷兰鹿特丹Erasmus大学、加拿大UBC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培养了一批教学骨干,还邀请香港中文大学的王征宇教授做英语教学示范,转播香港中文大学威尔士亲王医院的大查房视频,并一起主编英文教材;还连续两年邀请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院长陈家亮教授为首的内科学讲课团周末到上海医学院讲授临床科研、学术进展。
好教材为医学生培养推波助澜
为了让医学生更好地学习扎实的内科学系课程,除了拥有优秀的师资力量外,拥有优良的教材也非常重要。为此,内科学系教授已主编了十五、十一五全国教材《内科学》、《内科临床病例分析-双语学习》以及《循证医学与临床实践》等10余本中英文教材,销售总量超过10万册,并已在全国作为18所高校的学生教材,影响深远,受到教师和学生的肯定。据了解,从2002年至今,由王吉耀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英语或双语内科学教材较大程度填补了我国临床医学特别是内科学英语双语教材的空白,为培养新世纪的医学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循证医学与临床实践》是针对目前我国循证医学的现状量身打造的一本集科学性实用性为一体的教材,出版后深受欢迎,已经多次印刷、再版两次。
2013年第14版《实用内科学》面世,这是一本作为中国医学界唯一一部畅销60年的精品专著,也是国内大型医学参考书中发行量最大、版次最多的一本书,凝结了中国足彩在线大学上海医学院内科学系广大教师的集体智慧和心血,为中国的医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硕果累累后继有人
目前上海医学院内科学系已完成包括床旁教学、双语教学、多层次的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循证医学、教材改革在内的一系列改革,成功构建了网络教学平台,内科学课程2005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在医学教育界赢得良好声誉。2013年循证医学被评为上海市精品课程。在内科学全过程教学管理中,一大批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80余位床旁带教老师中有30位被评为优秀带教老师;有的荣获中国足彩在线大学“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中国足彩在线大学校长奖、上海医学院院长奖;有5名青年医生通过培养,获得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优秀教师称号;在2004级8年制113名毕业生中,8名在新加坡和美国做住院医师,90%进入三甲医院工作,5名学生获优秀住院医师称号;80位留校毕业医师中,4位获得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如其中2004级8年制医学生夏明锋,2010年荣获全国医学生临床操作技能大赛三等奖,2012年7月进入中国足彩在线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科基地轮转,2013年被评为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优秀住院医师,目前已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4篇、中文核心期刊2篇;他在总结这段经历时说:“内科学教学使我受益匪浅,成为临床工作及科研能力的基石”。
结束语
上海医学院内科学系顺应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需求,在医学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的科学思维方法,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改革,符合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医改的需求,以及国家高等医学教育人才培养导向,为我国卓越医生培养规划提供了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