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石美鑫

作者:孙国根摄影: 视频: 来源:新闻文化网发布时间:2014-01-15

公元2014年1月10日14时30 分,是一个注定要被人们永远记住的日子。

中国共产党党员,我国著名医学教育家、胸心外科专家,新中国胸心外科奠基人之一,原上海第一医学院院长,中国足彩在线大学上海医学院教授,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原所长,原上海医科大学顾问,第一、二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原副会长,上海市科协第二、三届副主席,《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大辞海》、《辞海》副主编、中山医院心外科著名教授石美鑫在中山医院与世长辞,享年96岁。

医学巨星陨落之噩耗传来,世界各地熟悉他的人们伤心不已,纷纷用不同的方式寄托哀思:微信平台以惊人的速度反复传播、刷新这一令人难忘、悲伤的时刻;天堂网也于第一时间创建了“原上海医学院院长石美鑫教授天堂纪念馆”……

为“走近石美鑫”,在中国足彩在线大学党委宣传部和中山医院安排下,记者联合采访了中山医院陈灏珠院士、王敏生教授、杨英珍教授和王春生教授。

他在国内曾创造多个“第一”

石美鑫1918年1月5日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1943年毕业于国立上海医学院。现任中国足彩在线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外科学教授,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名誉所长。1978至1984年任上海第一医学院院长,1984至1988年任上海医科大学顾问。

陈灏珠院士首先说,他是我的师长。我是学心内科的,石美鑫专攻心外科,但长期以来我们一直相处得很好,合作成功了很多事情。陈院士给我们列举了很多“石美鑫在国内曾创下多个“第一”的故事:

石教授长期从事胸心外科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从50年代起就与中山医院胸外科、麻醉科医师密切合作,开创了国内十多项首例手术,在国内曾创造多个“第一”: 1948年1月的肺转移肿瘤切除术;1953年的全脓胸全肺一期切除术、肺切除后胸膜成形术、异位右锁骨下动脉结扎切断术、法乐氏四联症体肺分流术、胸骨后,空肠代食管术;还有,1954年的国内外首例动脉导管缝合切断术;1957年他成功进行了国内首例先天性食管闭锁及食管、气管瘘施行一期根治手术,同年,在学习兰锡纯教授经左胸切口施行闭式二尖瓣交界扩张分离术的基础上,他倡导用右胸切口经房间沟二尖瓣交界分离手术方法,取得较好的疗效;1958年4月低温麻醉心内直视房间隔缺损缝合术取得成功。尤其是石美鑫率先在国内开展低温下心脏直视手术、深低温体外循环和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人工心脏瓣膜研制等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等研究工作获得重大进展,同年年4月,他为一例印尼华侨回国求医的心房间隔缺损病人施行缺损缝闭术获得成功,这年他还与麻醉科配合,进行底温麻醉心脏内直视手术动物实验研究工作,取得满意结果。1959年他在低温麻醉并应用人工心脏施行主动脉弓全弓切除同种异体主动脉弓移植术治疗二例梅毒性主动脉弓动脉瘤,取得满意疗效,同年9月21日至12月8日,石美鑫等在上海市六所医院为11例先天性心脏病人施行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9例获得成功;1960年他施行首例体外循环主动脉瓣窦动脉瘤破裂缝补术;1961年他牵头与中国科学院生理研究所协作成功进行了实验犬低温下多次间歇阻断血循环对高极神经活动的影响研究;1962年他应用深低温体外循环施行左心室室壁瘤切除术和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心内直视瓣膜整复术均获得成功; 1970年石教授与骨科协作,进行一例胸骨柄软骨瘤病人切除术,他采取新的手术方法,将冷冻保存的胸骨柄及两侧胸锁关节行同种异体移植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1977至1980年他应用硬脑膜、猪主动脉瓣和牛心包制成三种生物瓣膜,对108例病人施行单瓣膜或多瓣膜替换术,手术生存率达到 90.7%,取得很好疗效。

石美鑫为祖国胸心外科事业,倾注了他全部心血和才华,为肯定他的成绩和贡献,他被卫生部和上海市高等教育局评聘为二级教授。

他用自制绣花针完成中国首例法洛氏四联症手术

谈起石美鑫的创新,人们总要津津乐道地谈起他与国外专家“赌气”而完成的中国首例法洛氏四联症手术。

陈灏珠告诉我们,这是一段难以让人忘却的回忆。

1945年抗战胜利后的一天,善后救济总署委派胸外科专家Leo Eloesser教授来到歌乐山上医附属医院讲学,眉飞色舞的介绍当时世界心胸外科新进展,其中讲到了“法洛氏四联症手术”。讲演结束前,Leo Eloesser教授说:“在座的你们中,如果有人会做这种精巧的手术,我将把头砍掉”。说时还举起右手,竖起左手大拇指,做了一个砍头的姿势。当时在座的石美鑫听后感到十分气愤。从那天起,他立志要用成功的手术说话,为国争光。

法洛氏四联症是一种很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是一种联合在一起的先天性心脏血管畸形病,同时包括肺动脉口狭窄、心室间隔缺损、主动脉右位、右心室肥大等四种畸形,其中主要的是心室间隔缺损和肺动脉口狭窄。

1953年,新中国成立不久,西方为了遏制中国,对我国实施禁运、封锁的政策,稍微先进点的设备都无处可买。在这一背景下,要成功完成法洛氏四联症这一高难度手术,确实困难很多。别的不说,做这血管手术,首先需要一种很小很细的手术针,而且是符合一定要求、有一定弯度的针。但当时的中国,这个弯针根本找不着。怎么办?“没有,我们就自己做”石美鑫暗下决心。他这么想,也这么做了。于是,先去市场买了最细的小号绣花针,然后在酒精灯上烧红后,用血管钳设法把它拗一拗,变成能“为君所用”的弯针。想想简单,成功率却很低,因为淬火后的金属很容易折断。石美鑫不气馁,坚持试制了十多个晚上,终于制成了一批土制的细弯手术针。用这种特别的弯针,他先在实验动物身上做实验,试用成功后,他心里有底了。这一年的某天,医院正好收治了一位患有法洛氏四联症的病人。一切准备就绪后,石美鑫采取新的手术操作方法,克服重重困难,就用这枚自制“绣花”完成了中国首例法洛氏四联症手术。

其实,当时完成这例手术,石美鑫等并未声张,更没有大力宣传,因为当时石美鑫所做的这一切 “并不是为了出名”。只是这位患者术后奇迹般地生存了41年,时过境迁之后很久,外界才知道中山医院曾经开展了中国第一例法洛四联症手术,惊奇不已。当人们向石美鑫问及这件事,他才说:“没什么特别的感受,就是觉得出了口气,实现了八年前的愿望!”     

他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人工心肺机

王敏生教授感慨地说:“石美鑫教授是我青年时代的老师,也是榜样。很多像我们年轻或比我年轻者感到跟随石美鑫教授受益匪浅。

王敏生说,在临床工作中,石美鑫发现医治复杂的先天性和后天性心脏病,必需使用人工心肺机,它的作用是:手术时可以帮助医生实施体外循环灌注,具体说就是,医生在施行心内直视手术时,人工心肺机可以代替人体心脏的泵血功能及人体肺脏的气体交换功能,它是实施心脏体外循环手术时必不可少的重要机器。因为医生在心脏直视视力手术时,先要打开胸腔、切开心脏并暂时阻断上、下腔静脉血流向右心房的流动,使心脏被处于无血状态,只有在心脏停博状态下有一个安静无血的手术视野,医生才能方便进行心脏及血管的手术治疗,但通常对生命体而言,静脉血流停止时间不得超过3至4分钟,否则将因缺氧而造成病人死亡。而人工心肺机可将这一时间延长到20余分钟。

1957年,西方国家依然对我国实施封锁禁运,进口的心肺机根本买不到。怎么办?石美鑫大胆提出:“走自己研制的道路。” 石美鑫并非机械师,但他有他的办法。他先与中山医院的机修组技工师傅商量,画出了心肺机的图纸,然而又到上海汽轮机厂、上海拉丝厂、上海编丝厂、上海化工厂、新亚医用橡胶厂、长征塑料加工厂等单位寻求协助。经一年多奋战,共进行了191次动物实验,终于制成第一台国产静立垂屏式人工心肺机。依靠这台机器,1959年9月21日到12月8日,中山医院等上海六所医院为11例先天性心脏病人施行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9例获得成功。 

王敏生说,他在国内首先完成人工心肺机,其过程是很艰苦的,因为当时我国还没有像样的医疗器械工业,全凭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坚忍不拔的毅力,自力更生,多方援助方取得成功。“石美鑫的创新,源于一个医生‘一切为了病人’的精神;他90多岁,依然活跃在中山医院的治疗、医学教学一线,是中山医院“永远不退休”的医生。石美鑫敢于开展高难度的胸外科手术,变许多不治之症为可治,这种精神,是医务人员永远学习榜样。”

1959年12月19至26日,在西安召开的我国第一届全国心脏血管疾病学术会议上,报告了我国第一台自主研发的人工心肺机的研制过程,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的经验,推动了我国心外科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他对下级医生有一种难得的特别细心和关爱

杨英珍教授在谈到石美鑫时,十分感慨和激动。她说, 上世纪70年代后期,我国早搏病人比较多,有很多患者都死于病毒性心肌炎。当时卫生部给我们心研所一个任务,让我们尽快建立病毒研究室,并给了中山医院一个可以去美国学习病毒和免疫的机会。 1981年,时任心研所所长的石美鑫安排我去美国进修。我记得很清楚,出国前,他让我到上医图书馆,他已在那里等我。

谈话时,他说,你出国进修,一方面要努力多学点外国的先进知识,这对你将来有用,但另一方面,到美国后你一定要购买保险,安全非常重要。不要怕花钱,该花的一定要花,健康永远是第一位的。这次谈话,他着重跟我谈购买保险,这是我没有想到的。在美国一年半,我很少花钱,但每个月的保险是一定买的,因为这是石院长给我的提醒和嘱托。石院长很清楚,如果不购买保险,万一有事,得不偿失。从这件事,可以看出石院长对我们下级医生的一种难得的特别细心和难得的特别关爱。这件事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回国后,我们每年都到石院长家拜年,一批一批人很多,那时他家里很小,但他对我们的到来非常开心、热情,没有一点做领导的架子。如今石院长走了,我们非常怀念他。

希望青年一代脱颖而出的愿望溢于言表

王春生教授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石老是我们专业一生学习的榜样。工作是他的乐趣,他一直参加普胸查房,一直坚持到他90岁走不动,为此他还觉得很遗憾。医院就是他的家,他离不开医院。

石老给我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是对年轻医师的提携和关爱。

2013年1月,由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的“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胸心外科手术彩色图解》出版了。谈起这本书,主编王春生教授感慨万千。他说:本来出版社指名要石美鑫担任主编,但他坚决不肯。他说,我年纪大了,已经不能胜任主编工作,应该让年轻人去做主编。于是,在他推荐下,我担任了本书的主编工作。王春生回忆说,石老在主编100多万字的《实用外科学》时,我应邀也写了很多章节,写完后打印好就交给了他。那时,他已经快90岁了,没想到,他把我撰写的所有章节看得非常仔细,连标点符号、错别字都不放过,全部改出来了。100多万字的书,一字不拉地全部看完,且每一篇都作了认真的修改或批注。我任主编后,才知道要主编一本书是多么不容易。

后来,我邀请石美鑫为这本书写序。序中,石美鑫说:“ 1995年我曾在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主编过一本《胸心外科手术图解》 ,当时邀请了国内众多省市医学院校和大医院从事胸心外科工作多年的28位专家学者共同参编,着重介绍手术步骤,融合编者的经验、体会,扼要列举各种手术的指征、术前准备、麻醉、体位和术后处理等内容。如今10多年过去了,欣闻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决心组织一套《中华手术彩图全解》大型工具书,并再次邀请我承担其中《胸心外科手术彩色图解》的主编工作。然而我已进入九旬之龄,实不宜再承担这样的艰巨工作,因而推荐中青年医师承担该书编写工作。”石美鑫在序中衷心赞扬这本书: “图像精细,现场感强,实用性突出,必将对我国胸心外科学的进一步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真诚希望青年一代脱颖而出、青出于蓝胜于蓝之愿望溢于言表,流露出老一辈医学科学家对年轻一代的提携和关爱!

王春生说,本来,石老90岁生日时,我们准备给他庆祝生日,但他坚决不同意。他说:“我的工作在80岁之前已经总结过了,80岁至90岁之间我没做过太多的工作,就不必给我做生日了。”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中国足彩在线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