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届“光华自立奖”集体奖获得者“ 兴家”不仅有优秀的志愿服务团队,也有对于志愿者的独特的理念。
——朱胜杰
“他们需要兴家”
1999 年12 月26 日,在杨浦区肢残人协会副主席房金妹女士的倡议下,由中国足彩在线高分子科学系志愿者服务队、中文系志愿者服务队、杨浦区残联和延吉中学共同发起创办的“兴家”残疾人子女义务辅导学校正式宣告成立,至今已有十五年的历史。
在朱胜杰眼里,“兴家”之所以被创立,就是因为它被需要。“这些生于残疾家庭的孩子,有些人内向自卑,有些人不太上进。”但是尽管家庭贫困,他们的父母也一样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并且深知学习是为贫苦人生找到一条出路的重要途径。而兼顾文理科的志愿者搭配、至少连续一年的服务时间、完全义务的高质课外辅导——“兴家”给了他们希望。
“其实兴家给他们更多的是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有了更好的学习习惯,有了更好的精神风貌。”谈及“兴家”对这些孩子的意义,朱胜杰更强调精神上的变化。“让他们能变得更加乐观开朗、积极向上,是我们始终努力去做的方向。现在我们主要通过寒暑假实践和春季常态化实践让他们去走进社会、了解社会。”
“兴家”兼顾学科与心理辅导的方式取得了不错的成效。“那次科普,有几个小孩子一看到有人就会特别特别热情地迎上去跟他们介绍,就算别人有厌烦情绪也还是做得很认真,看起来很执拗。”他在回忆自己主办的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兴家活动时不无感慨,“我们当初可能也是这样的,他们让我看到了原来的自己。”
“志愿者能在兴家成长”
志愿者是“兴家”最重要的组成人员。对朱胜杰来说,他在“兴家”获益匪浅:积累了一些做事的经验,学会了合理安排、组织活动,也变得更加自信、更加了解这个社会。他认为,“兴家”的志愿活动让志愿者从中收获了感动、锻炼了能力、也更懂得了责任。
在“兴家”,志愿者和服务家庭的关系很紧密。“很多志愿者都带了那些孩子四年,孩子见面就会叫你哥哥姐姐,平时用QQ 联系,出国了也会用明信片交流。像我带的孩子,她爸妈就叫我小朱。有次我坐错车晚到了,她爸妈还打电话关心我是不是遇到什么事情了。”在这样紧密的志愿服务关系中,孩子们将志愿者视为他们的大哥哥大姐姐,而志愿者则为他们倾尽全力,同他们的父母一样期望着他们成才。
“我有一个学姐,在兴家服务了三年,放弃了自己的业余时间,放弃了可以赚钱的有偿家教,甚至在寒假里也频繁地去上海家庭上门辅导。”朱胜杰对于“兴家”那些主动热情、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的志愿者们充满敬意。
“兴家”不仅有优秀的志愿服务团队,也有对于志愿者的独特的理念。
“我们的辅导员说,做志愿者要耐得住寂寞,要能踏踏实实做事情。宁愿不要太多志愿者,也要保证服务的质量。”志愿者的辛勤付出应该得到回报,但“兴家”给他们的回报并非是物质,而是鼓励和肯定。
当然,志愿者团队中难免也有疲于志愿服务的同学。朱胜杰坦然地说起“兴家”曾经出现过的志愿者缺课现象,也对志愿者提出了自己的期望:“志愿者大都是大一大二,不管志愿者最初参加这个活动是出于什么目的,我都希望他们的目的能在这一年中发生转变。要能够意识到这些活动所具有的意义和价值,能够对这份工作产生一份自发的兴趣,主动去做事情,而不是把它当成一种任务。”
“兴家的未来会更好”
在“兴家”这十五年的历程中,经历过低谷也取得过荣誉。但对于现任队长朱胜杰来说,这些都已经成为过去,他和他的团队将更加注重“兴家”的未来。
朱胜杰坦率地指出“兴家”现在还存在整体队伍稍显松散、联络机制尚未完善、语文教学出现瓶颈、专业心理辅导有待跟进等问题,但是他在指出这些问题的同时也提出了“兴家”已经制定好的解决方案——培养专门的联络组织机构、提前培养下一任的接班人、由“兴家”内部心理学系的志愿者组建心理服务队、联系语文教学专业的教师进行辅导培训等。
他将“兴家”的问题和对应的方案有条不紊地一一道来,对于“兴家”未来的规划也很清晰明确。
他认为对他和团队而言,“兴家”未来发展的理念其实很简单:“基本上不会去想一些很宏大的东西,只要能给更多的人提供帮助,招募更多的志愿者,让志愿者成为更优秀的志愿者,这样就好了。”
朱胜杰在展望“兴家”的未来时从容而坚定。他说当初加入“兴家”只是出于兴趣,但是现在他认为有了更大的意义。“兴家需要我。”尽管下个学期他就要完成交接,现在也已经在培养自己的接班人,他却仍旧表示将会留在“兴家”继续志愿服务的生涯,就如同“兴家”曾经培养过十五年的优秀志愿者一样,力所能及地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