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台上的青椒】社政学院陈侃老师让学生成为主角的方式?互动是课堂的灵魂

作者:江家瑾摄影: 视频: 来源:《中国足彩在线》第1018期发布时间:2015-01-22

陈侃:2006 年来教授了《实验心理学》、《精神分析》、《艺术治疗》、《心理学导论》、《人格心理学》等课,主持了上海市教委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参与研究型大学教师发展制度(FD)的系统建构,校教师发展中心特聘研究员。

 

提起陈侃老师,总能即刻想到她生动丰富的课堂。

课前:设计互动有备而来

2009 年北欧中心组织一个丹麦教学团队进行教师培训,陈老师从心理学角度吸取了这个团队变化多样的课堂互动,结合自己的教学研究和学生的课后评价打磨出了独特的教学风格。

陈老师非常重视学生对互动课堂的反应,她备课的材料也从学生的反馈出发。“学生会写信反馈,课上哪些东西是有用的、有趣的、能扩展知识面的,我也会觉得这些很重要。”

设计一堂互动课程需要长久积累。“作为教师,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一直留心搜集相关资料,它是我的自动化程序。”比如,在追美剧时,她也会细心搜集有关心理学“共情”的片段,穿插在课堂中,以增加直观和有趣的素材。

她也会为了优化课堂效果刻意准备一些材料。如在咨询课上,她让助教上阵表演一些个案,然后让学生一个一个应对模拟咨询,再进行指正。所以她的课总是意趣昂然。

课上:学生自主适时引导

陈侃认为“课堂不仅传授知识更是创造知识。即使没有基础知识的学生也具有无穷的创造力。”因而她的课堂主角永远是学生,她只是设计者和引领者。

她以分组形式来构建学生的自组织,通过分组把互动机会分散给学生,增加人际沟通,加强自我运作,非常有效地调动了大课堂学生的积极性。她强调要引导分组讨论:“教师要设置规则。在心理学导论的课上,我会抽一些组来报告他们讨论的结果,汇总不同的观念后在全班讨论。小组讨论时我到每个组去听,总结大家存在的难点、疑点和争议,然后在组和组讨论时适当地增加讲解,或是提争议性的问题,激发小组之间的辩论。”

陈侃认为,在大课堂中,小组互评和适当的考核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投入课堂。她会在课堂上随机抽一些组中的某个学生回答问题,这个人的回答就代表他们整组的水平,从而避免固定学生发言,其他学生消极以待的情况,以此促进小组同伴之间互相学习。

而对高年级同学较多的专业型小课,陈侃以翻转课堂为主,课堂上重在互动讨论和模拟实践。她以“艺术治疗”课程为例,学生分成不同小组,每个小组都要提出一个人际沟通或团队沟通等问题,还需要针对另一个小组提出的实际问题设计治疗方案。他们需要访问提出问题的小组,模拟真实情况。得到治疗方案的小组需要实践,然后相互反馈。课堂还会使用多种互动方法,如主题桌、意见交换集市等,同学们会四处走动、交流。

课后:总结反思,不断改进

从第一节课开始,陈老师就在反思、总结自己的互动设计,学生评价和教学研究是她的关注点。在教授心理学导论课程时,她每隔一周就让学生写学习档案。学习档案包括这一周围绕专题所做的功课以及对于课堂活动的体验。她在其中发现小组内部固定组长发言的特点,从而设计出了组内贡献度互评和抽小组成员代表整体报告的方式。

陈老师的互动设计有实际研究作为理论支持。研究发现相当的学生并不能自主地投入课外自主学习,课堂讨论仍需要老师给予清晰的指引。她针对这一结果加强了考核力度,加强了小组讨论时的适度指引,让学生从外部动机转化到内部动机。所以她的课,总是人气爆棚。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中国足彩在线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