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纯:依托G20,探寻经济增长新动力

作者:丁纯摄影: 视频: 来源:《浙江日报》2016年8月15日发布时间:2016-08-24

尽管此轮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至今已近十年,危机的尖峰时刻也早已过去,但纵观全球经济,依然未能摆脱危机的荼毒,重回稳定增长之途。

环顾代表当今世界主要经济体集合的G20国家的经济现状可见一斑:美国尽管上半年表现出较好的复苏势头,劳动力市场表现不错,但近来由于受到世界经济总体不振的影响,后续增长动力不济,持续增长前景趋淡。加上英国脱欧事件冲击令美联储在第二次美元升息一事上踌躇不前,犹豫再三;欧盟国家尽管出现了经济企稳、经济复苏、低速增长的势头,但信心不足、内需乏力、失业率相对较高、债务高企。德国等核心国家增速不快,外围国家如希腊、意大利等依旧债务缠身、增长不稳。加上难民问题、恐怖袭击等非经济因素冲击颇大,最近节外生枝的英国脱欧及其可能持续两年的英欧分手谈判等,更令欧洲经济前景不确定性加大,通货紧缩持续、复苏进程受阻的危险性急剧上升;与欧美相比,日本经济复苏更不被看好,今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仅为0.1%,显示出以财政扩张、货币宽松为基调的安倍经济学的失效,同时英国脱欧令日元作为避险货币大幅升值,无疑累及日本的对外出口;新兴经济体的经济状况也褪去了危机初始时支撑全球增长半壁江山的荣光,陷入了深深的结构调整之中。以资源和初级商品出口为支柱的俄罗斯、巴西、沙特等纷纷因为大宗商品价格大跌而收入锐减,经济停滞,同时,俄罗斯、南非和墨西哥等国货币均出现大规模贬值,造成经济停滞和国内通货膨胀并存。作为新兴经济体领头羊的中国经济形势也不容乐观,受到外需下降和内部产能过剩的双重压力,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增长方式也从原先依赖出口和固定资产投资等转向了消费和结构创新等。

显然,全球经济进入了新常态:经济复苏乏力、全球贸易持续减速、大宗商品跌价、消费走弱、产能过剩、投资不旺、金融市场时有波动。个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无疑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其《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所指出的:缺乏增长动力。

其实,此前各经济体为了步出危机,追求增长,也都推行和实施了以刺激需求为主旨、倚仗宽松货币政策的经济刺激举措,主要经济体大肆祭出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利器。观察宽松货币政策的效果,一方面,在释放流动性,缓解债务危机,减轻危机冲击和加强纾困,一定程度上熨平周期波动,取得了积极成果。另一方面,并未带来预期的成效,并未带来持续、旺盛的经济增长,甚至出现了明显的副作用,全球流动性泛滥,金融市场起伏动荡,消费低迷,投资无着,通货紧缩,债务高企。显然,这些举措表明,要寻获增长动力,需要对症下药。

如何才能让全球经济重新获得增长动力?毫无疑问,通过G20峰会这一全球治理平台来协商、探讨、协同,正得其所。

首先,推动全球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建立公平、合理、高效的全球经济增长促进框架条件,且主要经济体要承担相应责任。倡导各国实施相对平衡的经济政策,综合协调运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在内的传统政策调控手段;同时,注意提高要素跨地区和全球流动效率,降低和删除贸易壁垒,抵制贸易保护主义;加强国际金融体系协调和改革,提高和强化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尤其是像美国这样对全球经济、金融和贸易影响巨大的主要经济体,在推出和实施相关经济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其政策的外溢效应,避免以邻为壑和殃及池鱼,为全球经济持续复苏和新增长动力的孕育提供框架条件。

其次,大力提倡和协调以创新为基础的结构性改革,孕育新增长动力源。纵观当前全球经济的停滞现状和此轮金融危机以来的宏观经济政策及其实施效果,政策上必须改弦更张,将以货币政策为核心的、新凯恩斯主义需求管理为主基调的增长促进政策转向以创新为主要导向、结构改革为主要手段的供给侧促进上来。创新是硬道理,应该通过政策激励、税收优惠、教育配套,大力培育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的颠覆性突破,以开启和引领新的经济增长周期。

再则,强调增长应该是包容性、可持续的。此轮以金融要素自由流动为主要特征的全球化,正日益展示其负面的一面,其所带来的收入分配不公等正不断造成包括美国、欧洲国家在内的社会分裂和反全球化及保护主义倾向的抬头;同时,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基础的绿色经济增长无疑已是全球共识。因此,再造一个促进就业、分配均匀、环境友好的新型增长体系应该受到重视和提倡。这意味着,各国必须增强在职业培训、企业家精神培育、中小企业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经验交流互鉴及协调等。

最后,重在协调和落实。历届G20峰会已经出台了相当多的促进增长的政策建议,如何转化为行动,并兼顾各经济体的特殊性和差异性,整合协调,并敦促各国切实落实,非常重要,因此,我们对G20杭州峰会寄予厚望,希望与会各方能总结经验、廓清思路、凝聚共识、协调政策和行动纲领、敦促实施。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