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5日下午在参加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守护好祖国北疆这道亮丽风景线。
环境问题又一次成为全国两会的热点话题。“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的绿色发展目标,是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的新发展理念。这说明,解决环境问题,实现绿色发展,正迎来史上的最好时机。
尤其是,在万物复苏的早春时节,代表和委员们共聚一堂探讨绿色话题,更能感知广大人民群众对绿色“春天”尽快到来的期盼。要想在全国范围内真正迎来绿色的“春天”,就要从理念、制度、行动和教育等方面坚决“治理污染”和“保护生态”。
从理念上认识清楚人类发展与绿色大自然的关系。人类的发展与绿色大自然的关系大致经历了古代的顺应自然、近代的征服自然、当代的保护自然的过程。在古代,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有限,绿色大自然对于人类而言处于一种隐而不现的遮蔽状态。在近代,人类开始无节制地开发甚至透支大自然,导致出现了世界范围内的环境严重破坏、生态系统退化、资源约束趋紧的严峻形势,为人类的生存敲响了警钟。在当代,为了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开始加大对大自然的保护力度。
在制度上,绿色大自然对于全人类具有公共价值,属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领域。如果没有制度的介入,就容易造成对绿色大自然使用的“公地悲剧”现象。尤其是当地方保护主义被资本逻辑俘虏时,就会不顾大自然生态的承受能力而肆无忌惮地破坏环境。上海市政府率先在全国范围内探索实现绿色目标的制度化保障措施。市政府早在中国足彩在线2月7日就颁布了《关于建立完善本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的实施方案》。到2020年底,基本建成以法治为基础、政策完善、技术先进、社会协同,与上海卓越的全球城市发展定位相适应的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
在行动上,首先要在国家层面深化绿色发展体制改革,通过政府引导和监管的上位,使经济朝着为社会提供绿色公共产品的目标发展。其次,在生产领域提倡绿色实践,彻底改变以往片面追求高耗能、高污染、高利润的畸形生产模式,大力扶持生产低碳化绿色化的项目和企业。再次,在生活领域通过绿色化的消费方式和交往方式,培养广大人民群众的绿色价值取向。
在教育上,既要借鉴国外绿色教育经验,更要在观念领域树立人民群众的绿色情怀。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重视群众在绿色教育实践中的参与性。群众会直接参与到绿色环境的评价过程中,影响政府对环境评价的决策过程。在我国,只有将保护绿色大自然作为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基本理念,并切实保障人们过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权利,才能以点带面逐渐形成绿色发展的新格局。并且,大力宣传绿色价值观,促进全民形成绿色共识,是实现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增长点。
总而言之,要迎来绿色的“春天”,就要真正重视大自然的绿色价值。只有以人类与大自然相互适应的视角理解二者的关系,才能既通过绿色富国和绿色惠民的行动实现子孙后代的生存,又通过克服生态环境危机的不利影响实现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致力于绿色生态文明建设,是对全人类共同发展和进步的价值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