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党委中心组学习会
马克思主义学院9 月24 日举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委中心组学习会。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难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探析”、“中国道路之于世界的意义及实现方式”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等热点问题进行了讨论。
在谈及如何认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开展目的时,学院党委书记董雅华提出两点要求:第一要将主题教育放在“两个大变局”背景下进行看待,充分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长期执政的大党,所具备的自我革新的勇气和精神;第二要将主题教育与每位党员结合起来,充分认识到主题教育要唤醒的是每一位党员的初心与使命,忠诚于党忠于人民无私奉献的理想信念,是每一位党员必须具备的优秀品质。
在交流体会环节,院长李冉提出,要借助本次主题教育的机会,推进学院教学、科研与行政等各项工作的展开;党委副书记刘顺厚从“两心”(常怀责任心,保持实干心)出发,结合工作谈及了自己对主题教育开展的认识;党委委员高国希回顾中国足彩在线大学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渊源,强调在继承的基础上做好创新工作;副院长吴海江指明探求读原著悟原理的重要性,不能光侧重策略层面的阐述;研究生工作组组长刘玲结合自身工作经历,表示会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以做好本职工作的初心,服务好师生;研究生支部书记严哲文等人也结合自身实际,发表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最后,董雅华部署了下一阶段的学院工作任务和分工,强调要以“学用结合”的方式贯彻落实主题教育。
文/ 胡雅倩
社政学院积极推进主题教育活动
社政学院党政班子9 月23 日举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第一次集中学习,学习了《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
9 月24 日,学院党政班子和教师支部书记参加了校党委与杨浦区委组织的联组学习,听取了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颜晓峰教授作的题为“学深悟透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的辅导报告。
在参加了学校辅导报告后,学院党政班子举行了第二次集中学习,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等内容。
同时,学院各教职工支部组织了集中学习研讨。支部书记带领教职工党员学习《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学习材料选编》等,支部书记向所在支部党员报告个人学习体会。
学院设立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征求意见箱,同时也继续通过学院网站首页的院长书记信箱ssdppjy@fudan.edu.cn 接受广大师生的意见和建议。
学院分党委还召开会议,讨论确定将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学生生涯指导、青年教师学术合作提升、青年教师能力提升、课程思政建设、教师办公空间拓展、教师交流空间营造、博士生学习空间拓展等作为主题教育调查研究和落实整改的主要聚焦点。
缅怀革命先烈 不忘初心使命
总务处赴龙华烈士陵园开展主题教育
9 月25 日,在国家烈士纪念日到来之际,为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烈士精神,总务处组织第一、第二支部党员赴龙华烈士陵园开展“缅怀革命先烈、不忘初心使命”主题教育,共同重温入党誓词、祭扫烈士之墓,瞻仰英烈功绩。总务处第一、第二支部以及所辖各服务企业党员代表共计36 人参加了当天的活动。
在龙华烈士陵园,党员们怀着崇敬肃穆之心,穿越历史时空深刻感悟革命英烈们即使身处监牢、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依然坚守信仰、坚持斗争、不畏牺牲的革命精神。在《胜利》雕塑旁,总务处处长周虎带领全体党员庄严宣誓,共同重温入党誓词。在烈士就义地,全体人员静默肃立,向革命先烈鞠躬默哀、敬献鲜花,以崇高的敬意,缅怀为了新中国成立壮烈牺牲的革命烈士们。
在龙华烈士纪念馆,同志们详细观看了“信仰的召唤”、“使命的执着”、“信念的坚守”、“民族的脊梁”、“胜利的奋争”和“时代的先锋”等六个主题馆中陈列展示的大量史料、影像和实物,瞻仰早期共产党人为理想信念不惜流血牺牲的伟大事迹,体会到战争年代我党栉风沐雨走过千难万险,最终实现新中国成立的不易。
通过此次主题教育活动,同志们感受到革命先辈们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崇高信仰和不懈追求。作为新时代党员,应该向革命先烈学习,坚定理想信念,矢志不渝奋斗,把守初心和担使命贯穿于自己工作的各个方面。大家纷纷表示要继承老一辈共产党人开创事业的风骨气节、操守胆魄,担负起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充满激情、勇于担当、不惧困难,以实干践行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精神,在学校事业发展的新篇章中谱上总务后勤人的最强音。
把钟扬精神贯穿人生
哲学学院 丁耘
这一年多以来,通过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阅读有关材料,了解到钟扬教授更多的事迹,包括他的科研、教学,特别是了解到他如何对待学生、同事、家人、朋友,颇感震动。结合这些年自己的观察与思考,有以下几点粗浅的体会。
钟扬教授人格魅力的体现是全方位的。他既忘我地、拼命地研究,也象火一样照亮了、温暖着他周围的一切,包括同事、学生、朋友和家人。关于钟扬教授事迹的报道已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我相信,经过成功的教学和认真的学习,也能照亮一代代的年轻人。钟扬教授的高尚首先影响了他的家人。他的夫人捐赠了所有的车祸赔偿金,成立了基金,用以奖励上海、特别是藏区的优秀师生。世上有不少所谓的高尚行动也许只是表面的。一个人在社会上、单位里的表现未必和他在家里的表现一致。但钟教授的家风从侧面有力地证明了他人格的高尚。
全校乃至全国教育界应不乏钟扬教授式的人物。钟扬教授的忘我燃烧是一以贯之的。但如果没有那次不幸事故所带来的震荡,他平时的所作所为是不会有那么多人知道的。反过来说,全校乃至全国的教育行业,仍应该有许多不为人所知的、大大小小的钟扬式人物,有的也已去世。就我所在的哲学学院,2014 年接连去世了两位教授:俞吾金和汪堂家,都是英年早逝。他们平时兢兢业业,刻苦研究、教学,忘我地工作、帮助他人,也是象火那样照亮他人。尤其是汪堂家教授,道德高尚,乐于助人,把许多精力和心血贡献给了看似和他没有直接利益关系的事上。得了重病以后,秉着不给别人添麻烦的原则,一直向单位隐瞒病情直到病危。他们和钟扬教授为人处世的原则是一致的。无论钟扬教授,俞吾金、汪堂家教授,还是那些在本职岗位上和他们一样兢兢业业忘我工作的人,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例如他们年轻时都经历过今天的年轻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和发愤图强。钟扬教授的情况大家都比较熟悉了。汪堂家教授的家在山沟里,去读中学要背着自家的米走几十里山路。俞吾金教授因为被文革耽误了十年,进大学时已28 岁,一直以只争朝夕、分秒必争的精神拼命补课学习。一次在黄浦江边等轮渡,渡轮迟迟不来,跳下江试图游过去,正好江边有化工厂排污,差点中毒。这种情况,不要说现在的95后、00 后,就是我这一代也已难以想象。正因为吃过苦,耽误过大好青春,故以一种近乎狂热的态度对待事业,对生活品质则没有那么多的计较。当然,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他们成长在前三十年的理想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福利环境下,虽然生活清贫,但并没有多少个人性的生存焦虑与压力,生老病死、养儿育女都不需要操太多心,主要精力可以放在学习和事业上。其中的佼佼者将艰苦奋斗、忘我工作的精神一直保持到现在。
今天的年轻一代,特别是青年教师,当然要努力学习钟扬教授的这种忘我的“人民科学家”的精神。但也要清楚地看到,80 年代以后出生的一代人,成长环境和心理机制已和前辈有所不同。在这种新环境、新心态下如何学习钟扬的精神,就需要探索新的入手处。这既是宣传、政教部门,也是我们年长一些教师的责任。
我想,可能要注意这样几点:
要在理想主义教育方面多多补课。钟扬教授被称为“人民的科学家”,他对藏区人民、对学生的爱是显而易见、强烈持久的。感情教育其实比理智教育加更困难。高等院校的知识分子,理智往往压过感情。除非天生热情,要保持那种高强度的、持久的热爱是不容易的。这时候一定要多注重理想主义教育。但不能是空洞的说教,而是运用人类思想,特别是中国思想中的宝贵遗产,修习“民吾同胞,物我与也”的心力。说到底,人民是个人的“大我”。如果个人的工作确实对人民有益,这种意义感和幸福感不是个人生活中的小确幸能够比拟的。
对人民有益的个人工作未必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常规工作。需要的不是狂热,而是耐心;不是灵感,而是毅力。重要的仍然是自己的本职岗位上的研究与教学。我们可以没有钟扬的经验和阅历,但不能没有钟扬的精神。
钟扬教授的精神当然要弘扬,但钟扬教授的事故要避免。我们既要勤奋工作,也要善于工作,期之于长远。我们要为祖国、人民和自己的家庭爱护自己,善于工作,也善于休息和养生。来日方长,荷重前行,没有好身体是不行的。在这个意义上,早年清华人提出的“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应该是我们的目标。
在学术研究上努力前行不止,思考大问题,学习新文献。同时在教学上努力不断开设新课,把研究成果更好地传授给学生,并和年轻人一起前进。正好在这一年里,我完成并且出版了自己重要的专著《道体学引论》。在以后的时间里,我仍然会按照既定的计划,研究、写作和教学,把对道德楷模的学习贯穿到平凡但长久的工作、生活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