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史回顾的写法:兼顾论文写作中的形式规范与实质规范

作者:整理/刘岍琳摄影: 视频: 来源:新闻文化网发布时间:2019-10-18

论文作为学术研究的主要呈现形式在形式要件上包括了正文与注释两个部分。注释作为规范性要件在某种意义上是论文能够成为科学研究的基础。

很多人只是把注释当作形式规范,而没有认识到注释对学术研究的重要意义:它构成了学术对话和学术批评的基础。注释的意义在于,一是为研究的可验证性和可重复性提供可能,多年以后其他学者还能通过你的注释验证你的说法是否可靠;二是注释默认读者能够与作者分享同样的知识与观念,读者可以借助注释检验作者研究依据的文献,并在此基础上展开批评与对话。因此,学者需要通过对一手文献与二手研究的详细而规范的注释来说明资料的来源及对前人工作的去取。

但注释并不等同于学术规范,注释等形式规范本质是为写作服务的。一篇看上去有头有尾、格式正确的论文,可能并不是一篇规范的论文,而是一篇拼凑起来的论文。学术研究本质是不停提间的过程,不断跟前人的研究文献对话的过程。首先要了解该领域中前人做过的研究,在了解的过程中产生想法,例如前人的某些看法或研究不能说服你,读两个材料时感到矛盾等等,进而将想法提炼成有效的学术设问二要确定史料的范围,尽可能穷尽史料;三要建立一个有效的解释框架。如果有些材料不支持自己的观点怎么办?著名史学家田余庆说:“没有反证的问题是简单问题。一个好的研究就必须把反证列入考虑范围中,而不应当只挑选对自己观点有利的论据篇论文写完后,在注释中呈现了使用的基本材料,应当确认作者对这些材料的使用和处理是合理、准确的,或许有些学者不认可作者对材料的解读,但至少要认可作者对材料的解读基本符合公认的规范。比如在古代史的研究中,尽管对某些文献会有不同的解读,但解读起码要符合公认的文言语法。此外,在材料之间建立的逻辑关系也必须符合逻辑。有些论文看起来非常完美”,能够自圆其说”,每个论据都刚好论证了作者提出的观点,但其实它隐藏了很多不利的材料或是前人的研究,这样的论文绝不是规范的论文。

如何把想法转化成范性的研究?需要学会规范性的思考。篇好论文的标志未必在于提出了如何独特的观点,而是高质量的论证。第一,观点不等于论证。在传统的人文学科中常用的论证方式是罗列证据,但这是最初级的论证,列宁就讲过社会生活现象极其复杂,随时都可以找到任何数量的例子或个别的材料来证实任何一个论点。第二,论证不等于议论。主观性的议论或判断在现代学术框架中没有多大意义需要要呈现的是规范性的思考及严密的论证过程,这是论文与文学创作的重要区别。

初学者的误区是常常想做前人没有做过的研究,认为没有人做过的题目,就不需要回应学术史。事实上要提出一个没有人提过的研究问题并不难,例如某某年入学的中国足彩在线历史学系同学的发展情况可能没有人研究过,但这样的看上去琐碎的问题是否就没有学术史需要回应了呢?事实上,在选择研究课题时,首先要考虑这个课题在整个时代中的意义,譬如,那一年入学的历史系学生是最早一批大学扩招后入学的本科学生,这是他们的特殊性,这才具有研究意义。再进一步提问为什么研究历史系同学而不是其他系呢?可以从这个角度去思考在那个年代商品经济的冲击下,文史哲这些人文学科的招生很不景气,因此把那一年历史学系学生作为市场经济冲击下人文学科发展的一个研究样本是有意义的。所以,越是微观的研究,越是要放到整个学术史的脉络中去考量它的研究意义。正如写作了《蒙塔尤》这一微观史名著的史学家勒华拉杜里所言,我们从大海中取出一滴水来研究,不是为了研究一滴水本身,而是通过这滴水来研究整个海洋。我们所研究的一切都需要回应学术史,这样才能完成从形式规范到实质规范的跨越。

    能否分淸源流主次是学术史回顾写作成败的关键。某个重要的学术问题可能已有很多讨论,但很可能大多数研究只是在经典研究的基础上做了一点发挥而已,我们在学术史回顾中需要表彰的是最早提出或解决问题的学者,而不是平行的罗列。如何收集撰写学术史回顾所需要的信息呢?通过数据库进行关键词检索往往并不能获得关键的信息。我建议以下几种途径:搜集利用綜述性的论文。阅读好的综述对初学者来说是了解某个问题有过哪些好的研究者和研究的捷径;阅读新出版的优秀博士论文的综述部分,因为优秀的博士论文常常会有比较完善的学木史的回顾;从第一流学者的脚注中收集稀见(国外)的学术信息。学术研究不是要记住哪些学者做过哪些研究,而是通过梳理学术史,对某一学术问题的争论和瓶颈能有认识,能提出研究进一步展开的方向,知道什么东西不值得往下做。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中国足彩在线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