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课程的价值教育功能

作者:高国希摄影: 视频: 来源:新闻文化网发布时间:2019-11-14

高校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是一项伦理的事业,中国古代的大人之学就是成为人,成人之学是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所以成为人是从自然人到社会人,从生物学之人,到生理、心理、伦理、审美这样一个自由全面发展之人,成为全人、身心内外的完美之人。教育的任务是非常综合性的。教育学的鼻祖、捷克的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识、德行和信仰。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提出,高校必须引导学生铸就理想信念,掌握丰富知识,锤炼高尚品德,他也谈到了信念、知识和品德。古今中外,教育家、政治家都认识到了这一点,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部提出了十个方面的育人举措,包含课程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等方方面面。教书育人,“教书”是一个渠道、途径,通过课程、课堂,背后着眼的是人的成长。教育的本质,历来都不是记诵之学,不是说给学生注满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在今天对教师提出的挑战性的东西是,相比于互联网浩瀚的知识海洋来说,一桶水根本不够的,教育的本质应该是启迪学生的心智,通过教学活动,通过课程来锻炼学生的能力和素养。爱因斯坦说过,教育不在于记住很多的事实,而是训练大脑会思考,所以我们说它不是要培养一个记住诸多规则的头脑,而是要培养一个掌握原理的头脑。特别是在AI时代,机器都可以自我学习了,对我们教师的要求就更高了,好教师的标准也发生了变化。现在我们说教师不应该成为一个两脚书橱,而是面临着怎么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深度的学习,所以提出了教师的胜任力问题,要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拥有这方面的能力。

我自己是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现在的高等教育都是分专业的,大类招生后来还是要划分到专业院系中。但是我们培养的不是某一个方面的人,在专业的背后还有精神、灵魂和价值观。专业课应该要培养一种精神和灵魂,那么这种课程育人,强调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有一个通俗的名称,由专门的“思政课程”调换了词序,叫“课程思政”,可以把它理解为课程的价值教育功能,从这个角度来做一些理解的话,就是通过课程来培养这门课应当塑造的品质。

在教育界,有二十年数学教龄的老师在评正高级职称时,评委问:“你教数学这么好,学生的成绩提高这么快,请你回答一下什么是数学?”这个老师回答不上来,他从来没有想过数学是做什么的,在他眼里数学只有解题。所以课程的价值教育功能应该如何发挥是非常重要的,是所有教师面临的共同任务。

马克思主义本来所拥有的博大精深的真理性,同时马克思主义又深深地关怀人的发展,又有非常深刻的道义性,但是这个道义性实现非常科学,因为它找到了一条实现之路。我们要引领学生怎么样能够正确地看待自己所处的这个社会和国家,以及这个世界的发展,来分析面临的问题,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学生需要有一个观察社会国家发展和世界发展的一个稳健立场。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承担了这个作用,这门课要让学生真正有收获的话,就需要多做一些交流互动,有针对性地解疑释惑。学生的困惑很多,特别是思想问题、价值问题,我们提出的很多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非常高,在这样一种理想化的情况下怎么引导学生?我们往这个理想迈进,在这个过程中为缩小现实和理想的差距贡献了什么,用知识和专业为它贡献什么。

比如说教师怎么样能够真正发挥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我们尝试了反转式课堂小班化的教学。那师资不够怎么办?我们就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把一些知识性的东西通过视频的方式,让学生用碎片化的时间阅读、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就真正地回归解惑的本分,针对学生的疑惑,来针锋相对地解决同学的各种思想困惑,探讨学理,进行价值引领,在师生共同探讨的过程当中,学生解决了思想问题,教师也感到非常有挑战性,从事的是真正的教师在做的工作,而不是简单重复教材上的东西。这项课改,在学校的推动下,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果,目前全国有四十六万多学生通过选我们的慕课修得了学分,同时我们通过课程建设,也建立了几个共享式、协作式的课程教学共同体,比如把国内这门课上得非常好的教学名师凝聚起来,来共同拍摄课程视频;邀请校内外人文学科、社会科学甚至自然科学专家,对学生面对面地进行直播面授,汇聚了资源,把总体上的“漫灌”和小班讨论因人而异的“滴灌”结合起来。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中国足彩在线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