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跨亚欧大陆,相隔七个时区,原本的上课时间变成了西班牙当地凌晨,修改至北京时间周四下午后,来自阿根廷、身处西班牙的中国足彩在线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西班牙语言文学系讲师马济民(Salvador Marinaro),终于能够和学生在线实时沟通。
跨时区“云”教学也出现在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日本语言文学系副教授山本幸正的课程中。身在日本的他三月份同时负责五门本科生课程、一门研究生课程,周课时14节,着实是个不小的挑战。
包括这两位在内,目前,中国足彩在线大学共有39位外籍教师在全球各地给中国足彩在线学子上网课。
如何在“看不见、摸不着”的教学环境中,保证学生足够的时间投入和专注度?怎样在坚持全外语教学、紧抓内容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同时,帮助学生最大程度地理解和掌握?两位外籍教师各有妙招。
浸入式的课堂体验 希望课堂成为学生一天中的美好时刻
“我必须在保证内容质量的同时,使授课形式更有活力、更具吸引力。”任课教师马济民说:“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线上课堂是我的‘绿洲’,我也希望它成为学生一天中的美好时刻。”
在马济民负责的四门在线课程中,《西班牙语世界文化研究》为本学期首次开设,新课遇上全新教学场景,“对老师和学生而言都很有挑战性。”掌握文化研究方法,将其应用到对拉丁美洲和西班牙文化的研究中,转换长期置身于中国文化中形成的思维方式,尝试理解世界文化的另一个组成部分,这是“学生面临的主要难点”。提前发放阅读材料和教学视频,要求学生课前看完;课上在微信群中对重点内容做更多阐释,并通过提问方式,检验学生的视频学习和阅读成果——输出知识、接受反馈,马济民有一套“系统的教学方法”。
“对我来说,准备线上课程的时间大概是实体课程的四倍。”为了让教学视频更有吸引力,马济民搜集了大量资料,呈现出“一种浸入式的课堂体验”。除了绘画作品外,他还将音乐、电影、访谈等素材剪辑后添加进PPT,使得原本有些“高大上”的文化研究内容,通过一例例生动的个案,展现在学生面前。
“我从最基本的概念讲起,避免让这门课内容过于复杂和艰深,使学生对着屏幕望而生畏。”马济民说。“文化”这个概念从何处来?如何演化到“不同民族特有的习俗”这个含义?这是他在第一周课程中与学生交流的问题。“每个人都能发表观点,注意力就不容易转移。”
“知识在互动中发展,师生交流对双方而言都非常重要。”马济民说:“保证学生对线上课程投入度的方式之一,是老师始终保持热情,及时询问学生是否理解,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发表观点。”12个学生的“小课堂”,便于马济民充分听取反馈。他高兴地看到,学生试图将中国文化与西班牙语世界文化对比,从中学习,“这就是文化交流的美好之处。”
《西班牙语世界文化研究》微信群讨论
“在教学视频中,老师会刻意放慢语速,把问题讲透彻,课上还会把重点再拎一下,让我们心里有一根线。”西班牙语言文学系2017级本科生唐书淇说:“大家的提问都蛮有启发性,即使在线上,讨论和学习的氛围依旧很浓厚。”
“老师会引导我们主动思考,比如,问我们:‘提到拉美你们会想到什么?’一个地理概念、经济共同体……大家持不同观点,进行自由讨论。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会提醒我们去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拉美的身份认同建立在什么之上?’”西班牙语言文学系2017级本科生郑丹妮感到,“追问和辩论”提高了她的线上学习质量。
有厚度的课后作业 希望学生在学习日本文化的同时,更了解自己的国家
“跟着山本老师的思路一步一步慢慢地领略一衣带水的邻国文化,经常能够收获惊喜。”3月16日晚,山本幸正收到了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2019级本科生汪圩嘉的“课程有感”。除了负责自己开设的三门在线课程外,还要在三月份给另外三门课程代课,在“忙个不停”中陆续收到学生的反馈,山本幸正感到能量满满。
收集相关资料,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兴趣安排授课内容,完善PPT,最后用日语进行录制,一个多小时的授课视频,山本幸正需要准备四个小时左右。为了帮助学生从视频中高效汲取知识,他总是“力争完美”:“录屏过程中,我会反复修改,口误要一一修正,有时候解释得有点难,我会考虑更简单的讲法,重新录音。”
要求学生先看录播,完成相关作业,授课时间在微信群讨论录播内容以及作业中的问题,山本幸正直言:“在线课程中,我更加重视作业的作用。”在实体课堂里,教师可以通过直接观察学生的反应来了解他们的接受情况,及时调整授课难易度,这点在线上无法做到。因此,山本幸正每周都会布置写作任务,考察学生的日语书面语应用水平、撰写论文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对录播课程的理解程度。作业主题和每次课程内容相关,学生要自主查阅资料,撰写400字以上的文章,针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他们还会得到具体的建议。
比较研究和批判性思维,是山本幸正格外看重的两种能力。在《日本文学史》课程作业中比较中日民间文学的特征,在《日本报刊选读》课程任务里对比中日教育制度,“希望学生在学习日本文化的同时,更了解自己的国家,并能用日语介绍中国社会和文化。”
实体课堂上,山本幸正鼓励学生用日语提问,以练习发音和声调,但在线上课程里,他特别允许学生用中文发言。“我担心有些同学因为不太能用日语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敢提问和参与讨论。”他说:“近几节课,同学们提的问题都比较深入、很有价值,我可以延伸出去讲一些内容。”
山本幸正通过微信群答疑
日本语言文学系2017级本科生李敏华每次都很期待课堂答疑环节:“老师讲解问题时非常细致,会引用很多文章和报纸的内容,让我在理解当前问题的同时,得到很多‘干货’,有助于进一步学习。”
同为日本语言文学系2017级本科生,赵瑞琛正在修读《日本报刊选读》课程,通过观看教学视频、精读老师挑选出的报刊文章,他感到自己的“听读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每周作业虽然字数不多,但要写好却需要查阅大量数据和资料。”日本语言文学系2017级本科生保辛夷说:“但老师提出的问题总是很有启发性,让我乐于去探究和学习。”
山本幸正学生作业截图
“老师会在视频中留下悬念,让我不禁想要到课堂外了解更多。”同样“被课程内容吸引”的,还有修习《日本文学史》课程的汪圩嘉:“他会用精炼的语言,把作品的精神文化和时代背景娓娓道来,将我们的思绪引导到民族文化内核这样的更高层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