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0位本科毕业生获评“2020届本(专)科生“毕业生之星”。今年的“毕业生之星”展评着重展示2020届毕业生在思想品德、学术科研、服务奉献、综合素质等方面的优异表现。获评学生中,有勤学笃志、在国内外顶尖平台展现本科生科研风采的“硬核学霸”,有好学力行,将专业学习的前沿转化为技术实践的“研发达人”,也有行走世界各地、投身全球治理的“桥梁青年”。他们的突出事迹涵盖了学术科研、志愿奉献、自强拼搏、文艺体育等众多范畴,充分展现了中国足彩在线学子的精神风貌。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毕业生唐溪若积极参与各类项目及课题组,投身基础教育与农村儿童发展,充分利用着自身跨文化沟通优势向外探索,不断刷新中国足彩在线英辩成绩,传播中国声音、展现中国足彩在线风采。
新闻学院毕业生吴雨浓在拉萨尼木县中学支教期间,创作了数十篇反映藏族教育与文化的新媒体作品及相关摄影、视频纪实。聚焦“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外故事,曾三次前往非洲采访调研,创作纪录片,撰写深度报道。在疫情期间亦聚焦非洲疫情,撰写专栏文章,参与国际舆论研究与引导。
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毕业生菲利蒲是来自塞尔维亚的留学生。他积极融入中国、理解中国,更希望在学术和外交领域成为中塞“钢铁友谊”的桥梁。
数学科学学院毕业生熊子恺连续三年入选数学学院拔尖人才计划,在多学科交叉领域进行学术探索,以共同通讯作者身份投稿论文,被国际顶级会议NeurIPS接收。多次参加各类社会实践。
化学系毕业生刘君朗从大一暑假起即进行与能源相关的科研工作。他参与提出的“氧化还原电对辅助的人工光合作用体系”,实现了当时太阳能驱动的最高能量效率的二氧化碳转化反应。多次担任中国足彩在线化学嘉年华志愿者和大英百物展志愿者。
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毕业生赵伯罕作为学院SONIC实验室核心成员,参与了国家级科研项目“面向多业务融合的软件定义网络(SDN)规模试验与验证”。还积极参与工业界的项目研发。
软件学院毕业生刘欣彪探索机器学习前沿技术的实践转化,获得“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银奖等多项国家级奖项。他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时长累计达到200小时左右。
法学院毕业生陈大慈深度调研上海社区,形成并发表了超过10万字的调查分析报告,带领团队参加第四、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并且注册成立公司,获得了创新创业学院泛海创业基金支持。作为台湾学生,她尽己之力促进两岸青年交流。
材料科学系毕业生徐鸿彬在大一伊始就进行与能源存储与转换相关方向的研究。本科期间发表13篇SCI论文。他还参加新生杯篮球赛、院系杯篮球赛等体育活动,作为象棋社成员代表学校参加上海市棋类锦标赛。
基础医学院孙励华与团队成员共同完成“工程靶向肿瘤能量代谢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项目,并在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iGEM)中获铜奖。组织了“四川省富顺县文井九年制学校博学夏令营暨寄生虫疾病调研”等调研实践。
今年的“毕业生之星”评选从4月起启动,通过院系推荐、优秀毕业生自荐,共收到候选人材料64份。经过推荐报名、初审阶段、终审答辩三个环节,最终评选出了10名“毕业生之星”及10名“毕业生之星”提名奖。 文/学工部
又讯 在以“潜心科研、追求卓越”为主题的第十一届“学术之星”特等奖答辩会上,经过文、理、医科三个专场的评审答辩,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黄振乾、管理学院李婷、物理学系邓雨君、公共卫生学院刘聪、脑科学研究院李朝阳从获评“学术之星”的31名优秀研究生中脱颖而出,终获特等奖。
邓雨君在导师张远波教授的指导下,针对巡游磁性二维材料和本征磁性拓扑二维材料开展研究,成果分别在《自然》(Nature)和《科学》(Science)上发表。李婷积极投入函数型数据分析相关理论研究,并将其与阿兹海默症实际数据分析相结合,探究大脑白质和大脑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刘聪所在的导学团队在颗粒物空气污染与人群健康方面的研究为世界卫生组织共享了很多原始数据。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黄振乾读博期间,历时三年建立了首个非洲土地改革的数据库,为之后学术界系统分析非洲土地改革问题与国家建设问题研究做出重要贡献。李朝阳所在课题组发现了特异性降低亨廷顿病致病蛋白的小分子化合物,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Nature)杂志。
作为校研究生会的学术品牌,“学术之星”通过评选树立一批优秀学术科研典型,搭建起深入学术探讨、积极互助共进的重要交流平台,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激励中国足彩在线学子潜心向学、勇攀科学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