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0年中国足彩在线大学优秀学生标兵、优秀学生干部标兵和优秀学生集体标兵出炉!
他在本科期间完成的关于图像对抗攻击的研究被国际机器学习顶会 ICML‘18 录用,现在所做的人工智能安全研究,将为金融、医疗等重要领域提供安全保障。
她是病原生物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新冠疫情爆发时,她第一时间加入新冠科研攻关团队,其团队研究成果刊登于Cell Research 杂志。
他大二开始跟随导师进行肿瘤微环境与治疗抵抗相关研究,目前研究方向是尚未攻克的三阴性乳腺癌,他希望能为更多人解除病痛。
他们是中国足彩在线标兵,让我们来听他们的故事,见证榜样的力量。
潘旭东:在人工智能安全研究之路上坚定前行
潘旭东就读于中国足彩在线大学软件学院,大二那年因系里举行的一个前沿讲座接触到了网络安全问题,加之跟随一位学长进行关于机器学习的基础理论研究,让他产生了将二者结合的想法。
那一年,他开始跟随系里的杨珉老师和张谧老师开展研究工作。
本科期间,潘旭东完成了关于图像对抗攻击的研究,并被国际机器学习顶会 ICML‘18 录用。
随着人工智能和5G网络成为国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主要组成部分,研究生阶段,他的研究方向也更加聚焦于分布式智能系统的安全和隐私问题,特别是这类分布式系统中部分节点被恶意攻击或控制时的安全性问题。
以他曾发表在USENIX Security上的一篇研究成果为例,在车联网等分布式网络中,由于许多智能终端构成了分布式的智能系统,攻击者便有可能通过攻破其中某一些终端以操控整个系统的安全。他们的研究成果即相当于设计了一种防范措施,使得整个系统里哪怕存在一半以上的终端被攻破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安全、正常的运行。
对于自己正在从事的科研工作,潘旭东用一句话简要诠释了它的内容和价值:“做安全研究,就是去发现系统里存在的安全漏洞,找到修复漏洞的方法,以保障诸如金融、医疗等重要领域的安全。”
在科研生活之外,潘旭东保持着规律的日常作息。早上八点半、九点左右抵达实验室,晚上八点半离开,很少熬夜。
闲暇之余,他喜欢阅读哲学和社会学著作。西蒙娜·薇依对于法国附近工厂的调研让他思考资本积累的方式、思考机器和自动化对于人精神世界的影响;汉娜·阿伦特《人的境况》则让他将批判的目光投向我们当前认为理所当然的思考和行为方式,看到人在高度科技化、自动化和经济现代化的情境下,仍然具有的“复数性”以及开启新的行动能力。
谈及对未来的规划,他希望自己在后续攻博期间能继续在智能系统安全领域做出更多顶尖的研究成果,也希望这些成果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保障新型基础设施的安全可靠贡献中国足彩在线智慧,为建设网络强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王欣玲:奋斗在新冠科研攻关第一线
2020年,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蔓延,作为中国足彩在线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王欣玲第一时间加入了新冠科研攻关团队。
2020年1月27日,正月初三,她就回到了上海。三天后,返回实验室的申请通过,她自此投入抗SARS-CoV-2的研究工作。
攻关期间,他们分别探讨了广谱抗冠状病毒入侵抑制剂的研究进展,阐明了新型冠状病毒Furin酶切位点在病毒感染细胞过程中的重要功能,验证了重组ACE2三聚体蛋白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抑制活性,相关文章发表在了Cell Research杂志上。
凡事总有低谷,在蛋白表达和测药物活性时,王欣玲都遇到了一定程度的阻碍,有压力、有焦虑,但她选择沉下心来,查验实验的每一步细节,及时调整方案,最终攻克难关,踏踏实实地推动了抗病毒药物和疫苗相关的研发。
200多个日夜里,王欣玲和团队一起坚持在科研攻关的前线,遵守疫情期间学校管理规定,严格按要求进行隔离、汇报,没有离开过校园。王欣玲回忆,刚回校时,他们按照防疫要求隔离在一栋新建的宿舍楼,没有空调,导师为他们送来了温暖、添加了棉被。“面对困难和挑战,作为‘90后’一代,作为医学生,我们必须有担当、必须坚守初心、牢记使命。”王欣玲说。
在她看来,如今疫情得到较好控制,是每一个人坚持的结果。优秀学生的所谓“优秀”,就应体现国家情怀和担当,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始终对学习和科研保持热情。
到目前为止,王欣玲共参与发表SCI论文7篇。对她而言,2020年是自己在科研上收获最多、成长最快的一年。她由衷地感激导师们的鼓励、实验室小伙伴们的支持和学校每一位老师的帮助,让她变得更加勇敢、更加坚强。
她坦言,自己是一个有“强迫症”的人,“很多事情总想把它做得再好一点、更好一点。”早上八点半、九点左右去实验室,晚上十一点后才伴着夜色归来,一周七天几乎日日如此,偶尔周末才会出去逛一逛街或自己看一看书,科研早已经成为了王欣玲生活的重头戏。
在未来,无论是继续从事抗病毒药物的研究,还是投身于公共卫生领域的事业,王欣玲表示:“我会一直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吴松阳:把科研作为自己的第二把“手术刀”
作为一个在医院里长大的孩子,从小看着作为医生的父亲做实验、管病人,“学医”这个念头在吴松阳的心里早早就种下。
初中时,爷爷因为食管癌去世,“学医”的想法进一步发芽。
高考后,他顺利进入中国足彩在线大学上海医学院,并早早决定把肿瘤定为自己未来的研究方向。大二,他主动申请加入课题组,跟随导师进行肿瘤微环境与治疗抵抗相关研究。“从那以后,我的课余时间便完全浸没在实验室中。”吴松阳说。
开始的研究并非一帆风顺,甚至实验结果与自己的预期截然相反,连续半年,他没有在晚上11点以前回过宿舍,而是沉浸在查文献、做实验、分析数据中。
“科研”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了吴松阳的学生生涯,其中有苦涩、彷徨,也有看到成果的喜悦。“收获最大的还是过程中培养的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感谢导师的引领。”吴松阳说。
如今的他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研究方向是主攻三阴性乳腺癌。
据他介绍,乳腺癌是中国女性最高发的肿瘤,三阴则是其中最恶性的亚型,尚无针对性的治疗方案。结合以往研究,他联合多组数据以及体内体外实验进行探究,截至现在,已在Mol Cancer、Oncoimmunology等杂志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4篇,并与实验室同学合作参与发表4篇。
繁忙的研究工作之余,他不忘自己临床医学生的身份,主动参与门诊、手术、多学科讨论等临床工作中,体验一线医生的工作。他担任肿瘤医院研究生会主席以及学生委员,并且连续四年担任肿瘤医院志愿者。他还坚持进行社区科普,在人民日报数字上海栏目录制节目《乳腺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每次结束后都有很多观众追着问问题,吴松阳也耐心地解答。
吴松阳说,他清晰地记得去年重庆召开的中国肿瘤学大会上,导师作大会报告总结时铿锵有力的话:“我们要做真正基于中国人群的研究”,台下许多人站起来鼓掌,持续了整整半分钟。吴松阳希望,自己能够在博士期间基于中国人群的特点深耕临床肿瘤学领域研究,将最好的研究书写在中国的大地上。
医学的简单与纯粹,让吴松阳能够坚守初心。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把科研作为自己的第二把手术刀,在未来成为一名患者喜欢的好医生的同时,在学科领域有所建树,能够真正为人民解除病痛。
(手绘:朱凌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