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育人十感受

作者:周德庆摄影: 视频: 来源:新闻文化网发布时间:2021-05-13

笔者自1957年秋留校工作以来,长期在教学第一线担任微生物学基础课等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积累了不少经验体会,丰富了对教学的认识。回首教书育人生涯,从平生心得提炼总结出十条感受。

教学与教育。教学多指知识层面、技术层面、战术层面和短时期不够完整的教育工作。韩愈有“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之说,我想,教学就相当于其中的授业,而教育则应包括传道、授业和解惑等多方面的要求。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大体可分为四个层次——底层为“教书尚”,二层为“教书匠”,三层为教学家,顶层则可称作教育家。“教育家”是一类数量虽少但影响巨大的教师(或具有教师作用的其他工作者),他们是把教育事业看作自己的生命,是德高业精、声名远扬的著名学者;他们具有深远的战略思维,高瞻远瞩;他们深谙教育规律,以热心培育青年才俊为己任;他们是教师的楷模,社会的良心,民族的脊柱和国家的栋梁。教育家不是由行政系统评审出来的,更不是 “高级职称”,它是耸立在广大人民心目中一座历久弥新的丰碑!处于前三层的教师,人人应有登高望远、向顶层的教育家学习的愿望。

职业与事业。教师若工作四十年退休后,仍在继续思考、钻研、服务或贡献于原有的业务工作,直到生命无力继续时才终止者,则可认为他是在干事业。简言之,职业是一阵子的工作,而事业则是一辈子的工作。

功利与育才。有事业追求和责任担当的教师,工作的目的决不会局限在个人的功利层面上,而是愿竭尽个人之所能,把培育社会所需要的优秀人才当作自己天职的教师。

争分和求智。 教育的目的本应着重传授知识和能力,尽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但什么才算“合格”呢?目前相对合理和公平的主流标准是依靠评分,可是,“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事实上却问题很多。例如,同样获高分的两人,其实际业务水平,尤其是理解深度、长久记忆、活用水平和创新能力等却可能有着天壤之别。教师一方面不应过分鼓励学生为争高分而学习,另一方面,在设计考题时还须考虑到如何科学地测试学生大脑的各种功能,除记忆外,也应包括理解、分析、综合、判断、评估和创新等能力的测试。在日常教学中应避免对学生过多地灌输各种平淡的知识,而应注意对他们加强“智能”即多种能力的训练,尤其是持久性记忆能力,观察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知识交叉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质疑和创新能力等。

短暂与终生。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代际信息的有效传递和传播活动。    教育有许多特殊的规律,通俗地讲是一类“良心活”、“长线活”、“合奏活”、“技艺活”和“个性活”。现代教育理念是人人必须实行终生教育,它犹如马拉松长跑,其能否达冠与起跑的快慢无关。长跑取胜的关键应是耐力、韧劲、恒心,只有平时多训练,赛时坚持到底者,才有可能获得最终胜利。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对教育、学习、修练等一直有一种对待“马拉松”赛式的教导,如大家熟知的“十年磨一剑”和“板凳要坐十年冷”等,我认为,若按“百年树人”的要求,还可将上两句中的“十年”改为“终生”,相信更有励志意义。

厚积与薄发。 “厚积”就是在广泛阅读、交流和不断收集信息资料的基础上,努力扩大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和视野,使之能站得高、望得远。当前世界已步入信息社会阶段,在这一科技高度发展的现代化环境下,只要愿意,“厚积”不难做到。对一个学者或教师而言,更重要的是在厚积的基础上进行信息的深加工,包括浓缩、整合、条理化,使之上升为规律甚至升华为理论,这种功夫就是“薄发”。

知识与智能。知识的含义较广,一般指各种有意义的信息。 智能是人脑的高级功能,是智慧和才能的结合,它是知识在质上的提升。

平时和评时。笔者从长期教学实践中获得了一个深刻感悟——“搜炼中外,厚积薄发;平时紧张,评时轻松。” 

黑板与屏幕。理想的课堂生态是教师站在讲台上发挥主导作用,时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既严肃又亲和的氛围中,传授系统化的知识。但基础课教学不应过分依赖新教学技术和工具,而应与传统方法相结合。如何在基础课教学中,处理好黑板与屏幕的辩证关系,是当前每一个老师应当认真思考和对待的重要内容。若努力做到两者紧密配合,相互协调,就能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他评与自评。教师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应时时注意工作实效,不断提高学养和教书育人的能力。通常,通过领导、同行或学生组织的各种评估活动,即“他评”的形式最为常见。但自觉性较高的教师,应多开展自评,才更有利于鞭策自己,以有助于达到找差距和促进步的目的。若自评的结果能与他评一致或相近,就说明这是一个较实事求是、主客观标准较一致的明白人,否则可能就是一个较片面的、自我感觉过好或过于谦虚的人。

 (作者为生命科学学院退休教授)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中国足彩在线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