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公共卫生学院“信息无忧”实践队课题获三区疾控中心“点赞”

作者:云阳摄影:“信息无忧”实践队 视频: 来源:医学宣传部发布时间:2021-09-16

“同学们融入到本市政府关切民生、注重实干、精细管理的大氛围下,达成了科研与实践的圆满结合。在此,谨向贵院和实践队的同学们致以深切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

近日,中国足彩在线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信息无忧”实践队收到了一封来自徐汇、闵行、嘉定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感谢信,为他们进行的一项实践课题“点赞”。

如何缓解老年群体的智能技术使用难?如何帮助他们跨越“数字鸿沟”?在刚刚过去的暑假里,该实践队的22名学生和3位指导老师就在为老年群体不断奔波努力。

课题组部分成员合影

实践队以学院卫生事业管理与卫生监督联合党支部(以下简称“支部”)为主体,卫生事业管理学教研室为依托,号召联动本硕博同学,在中国残疾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无障碍环境研究基地吕军教授和孙梅副教授、李程跃副教授的指导下开展《携手跨越数字鸿沟,助力构建温情社会——中老年人数字健康服务利用困境与对策研究》。这也是支部在党史学习教育期间,做到学史力行,“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具体举措之一。

他们基于自身专业优势打通科研与实践,探讨老年人利用信息服务的难点与困境,提出解决对策和政策建议,形成资政报告,最终能够经过科学论证转化为政策落地生效。调研于今年6月正式启动,8月形成初步成果。队员们走向社会,走进一线,上了一堂与现实结合的“大思政课”。

学思相济,教研一体,营造科研育人新风尚

从课堂内的知识学习到课堂外的实践锻炼,从书本上的理论框架到书本外的现实检验,从校园内的生命关怀到校园外的价值关切,从内心深处的理想信念到日常行动中的使命担当……短短两个月的项目,背后是长达数年的前期准备和思考。支部师生一向重视将思想教育融入学习科研,师生的科学研究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扎根基层前线,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早在进行《超特大城市脆弱人群健康管理社会支持体系研究》2017年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上海市失能失智老年人健康服务和保障体系研究》2020年上海市卫健委政策课题的研究时,队员们就意识到目前上海仍然有大量的弱势人群健康状况堪忧,其中就包括老年人在健康管理方面存在诸多困难。

队员们开展访谈调研

为了更好地研究现况、发现问题,实践队在前期无障碍环境研究基础上,以安德森卫生服务利用模型为指导,从环境因素维度、人群特征维度、健康行为维度、健康结果维度四个维度对卫生服务利用的表现行为进行评价研究,运用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从“供需关系”着手对双方开展深入访谈和问卷调查,明确服务提供和利用的现状、问题和影响因素(涉及服务内容、组织体系、资源配置、管理机制,需求、利用和满意度等多方面)。调查时间持续两周,对象包括疾控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24名工作人员,以及458名中老年人。

最终形成成果报告册23万余字,包括访谈资料10万余字。研究发现,目前主要存在中老年人服务利用技能欠缺,服务提供方人力、财力等资源配置不足,服务供需匹配度不高,以及立法、技术和宣传推广等外部支持不足等问题。研究还就这些问题针对各方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并向相关机构递交了资政报告。

亦师亦友,匠心独具,深耕师风育人责任田

课题实践也构建了育人新格局。“‘数字鸿沟’下其实包含很多议题,最初我们的概念界定和研究设计并不明晰。直到和老师经过了多次讨论,才确定了聚焦‘数字健康服务’。”项目负责人,2020级硕士研究生王佳韵回忆道,“当我们思考要从‘供需关系’的角度出发研究时,作为学生,对于‘供’和‘需’究竟包含哪些机构和人群并不清楚,也不确定到底要调查多少个供/需方。这些都是老师带着我们一步一步往下落实的。”

3位指导老师带领学生开展课题实践项目

从已有相关研究资料的整理提供到研究讨论的组织安排,从研究对象的联络沟通到分析结论的谋篇布局……团队教师们成为学生坚实的后盾,手把手指导学生们“把调研实践当成科研论文来对待”。终于,在前后近20次团队筹备会和专题组小组研讨之后,成果孕育而生。 

“用两个字形容老师,就是仿佛‘超人’一般的存在。”实践队员、2019级博士研究生刘宝松脱口而出。老师办公室门口总能见到人进人出,进时往往带着疑问,出时常常眉舒目展;在他看来,尽管老师们都有多项教学科研任务在身,但每次见到他们,还是能感觉到他们的活力和干劲。

服务为本,知行合一,筑牢实践育人主阵地

实践得出的结论是结果,亦是新的开始。实践队员、2019级硕士研究生龚裕卿在实践结束后表示,原先一直对于数字健康服务的发展前景非常看好,但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真正深入调研这一新兴事物,才会明白其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在访谈一些家庭医生时,没想到他们对数字化持保留态度。在调研过后才明白了个中缘由。”王佳韵举例道,“数字化也不应该是一刀切,比如在一些社区服务相对健全的地方,线下的面对面服务效率更高。”实践中发现的类似“真相”还有很多,这些都是不到基层一线调研就无法获知的。

在调研之外,实践队开始就“痛点难点”开展针对中老年群体融入数字生活的帮扶行动,以创造长效性的支持性环境。这既是对前期工作的延续,也为进一步的科研工作打下基础,进而更好地开展服务。

队员们走进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实践队还聚焦日常生活场景,开展线上信息咨询、线下培训指导的志愿服务活动。同时,借助“阳光百合志愿服务队”公众号发布12篇专题推送与宣传科普内容,并结合中老年人生活习惯,自主设计并制作了包括手提袋、冰箱贴、药箱须知贴纸、台历等在内的7款共计2000件周边物料,拟在未来向社区和居民推广发放。

队员自主设计制作的周边物料

目前,实践队已与上海市养志康复医院(上海市阳光康复中心)医务党支部、徐汇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第三党支部达成共建协议。同时,和徐汇区虹梅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徐汇区华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的服务对接也在进行中。未来,新一阶段的实践工作也将适时开启。

党旗领航,坚守初心,打造思政育人大格局

2020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文中指出,到2021年底前,要围绕老年人出行、医疗、消费、文娱、办事等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推动老年人享受智能化服务更加普遍,传统服务方式更加完善。到2022年底前,老年人享受智能化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便捷性不断提高,线上线下服务更加高效协同,解决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的长效机制基本建立。

为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支部开展“信息无忧”志愿服务活动,前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机构协助老人克服智能设备带来的使用困难,“信息无忧”实践队由此诞生。

这次实践是支部近年来思政育人的一个缩影。自20004月成立以来,支部始终坚持推动师生联合党支部建设,将教工老党员、青年教师党员、各年级学生党员和普通学生融合在一起,发挥教师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实现交流沟通和协同发展,促进党建工作、教学科研与人才培养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

师生共同参访红色教育基地,现场重温入党誓词,开展“场景代入式”理论学习;定期模拟“两会”,通过提案讨论等方式,融合根本制度、国情社情、学科使命教育,开展“沉浸体验式”组织生活;主动对接虹口区残联、金山区亭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单位,为残疾儿童和脊髓损伤患者提供服务,发布“无忧校园建设中国足彩在线倡议”,参与“一只口罩的接力”团队助力疫情防控,开展常态化实践活动;落实党员联系群众“1+1”制度,推进支部共建……

凭借扎实的制度基础和长久的创新积累,支部于202012月获评中国足彩在线大学第十三批研究生示范党支部。以此为契机,支部将创建相关经验制度化,其中就包括将长期坚持的日常化志愿服务项目化、组织化、规范化,提升学生服务人群健康的实践能力。今年2月,支部通过上海市志愿服务网向上海市志愿者协会申请创建的“阳光百合志愿服务队”获准成立。团队秉承“为人群健康服务”的宗旨,发挥专业技能以提升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脆弱人群健康,通过“信息无忧”“出行无忧”“康复无忧”“校园无忧”四大品牌项目向脆弱人群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获评校十佳志愿服务集体。

制图:实习编辑:王风范责任编辑:李沁园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中国足彩在线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