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综合性顶级期刊《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近日以封面论文发表了中国足彩在线大学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长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贺强研究员团队的论文《入侵生物侵蚀滨海湿地保护地的成效》( “An invasive species erodes the performance of coastal wetland protected areas” ),在国际上首次从大时空尺度揭示入侵生物对自然保护地保护成效的影响及机制。
本文聚焦中国黄渤海地区面积最大、设立时间最长、级别最高的7个滨海湿地自然保护地,研究了外来植物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入侵对滨海湿地自然保护地保护成效的生态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自然保护地的建立显著降低了湿地围垦强度,保护地内自然湿地面积丧失速率显著下降;然而,自然保护地内的互花米草入侵速度更快,加剧了原生湿地、关键水鸟栖息地的丧失。
研究结果挑战了设立时间长、面积大、职员充足的自然保护地对生物入侵具有抵抗力的国际主流观点。研究表明,对实现2030年全球自然保护地目标,增加或增大全球自然保护地的数量、面积固然重要,但并不充分。目前,上海崇明东滩等自然保护地已开展了互花米草入侵治理工程。随着全球生物入侵的加剧,全球自然保护地建设应在传统保护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强化外来入侵生物防治。
设立自然保护地是当前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途径。推进自然保护地建设不仅是日前在昆明举行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COP15)的重要议题,也是国家近日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的关键内容。本研究为近日国家有关加强自然保护地建设、入侵生物防治等意见提供了科学支撑,也可为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2030年全球自然保护地目标的制定和实现等提供中国经验。
贺强研究员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博士研究生任君临为第一作者,李博教授给予了重要指导。
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bi8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