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论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世界意义

作者:周文摄影: 视频: 来源:《经济日报》2022年10月11日 10版发布时间:2022-10-12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统揽全局、把握大势,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引领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经济思想闪耀着强大的真理力量、思想魅力和实践伟力,深刻回答了“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等一系列时代之问,引领中国经济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同时也为当前复杂条件下破解全球发展难题提供智慧之钥。

坚持高质量发展,向世界传递中国经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经济总量从2012年的53.9万亿元上升到2021年的114.4万亿元,占世界经济比重从11.3%上升到18.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6300美元上升到12551美元,接近高收入国家门槛。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在于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科学指引。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中国始终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引下,我国战胜各种困难挑战,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经济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中国的发展实践证明,发展中的问题只能通过发展来解决。只有不断发展,才能实现人民对生活安康、社会安宁的梦想。习近平经济思想深刻总结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经验,不仅为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也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路径选择,不仅造福中国人民,也将惠及世界各国人民。

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显著上升,全球经济复苏艰难,南北发展鸿沟拉大,国际发展合作动能不足,发展问题在国际议程中日益边缘化。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尽管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但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开放发展的历史大势不会改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同国家、不同文明要在彼此尊重中共同发展、在求同存异中合作共赢。立己达人、兼善天下,中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既源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为此,中国提出推动全球发展,共创普惠平衡、协调包容、合作共赢、共同繁荣的发展格局。中国将搭建国际发展知识经验交流平台,成立全球发展促进中心,建立全球发展知识网络,开展治国理政经验交流,促进互学互鉴。与此同时,中国同各方携手推进重点领域合作,动员发展资源,深化全球减贫脱贫合作,提升粮食生产和供应能力,推进清洁能源伙伴关系;加强疫苗创新研发和联合生产;促进陆地与海洋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高全民数字素养和技能,加快工业化转型升级,推动数字时代互联互通。这一系列务实举措,为跨越发展鸿沟、重振全球发展事业注入信心,为各国发展注入新动力,彰显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宏阔视野和非凡格局。

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世界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在总结不同时期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对如何摆脱贫穷落后面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行了不懈探索。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关系新时代经济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深刻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书写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崭新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作出了新贡献。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不懈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形成的宝贵思想结晶,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经验,为推进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引。

现代化不是“西方化”。回望历史烟云,当西方国家率先登上现代化列车,当欧美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别国大门,所谓“先进文明”“落后文明”的论调、“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迷思,就开始笼罩在地球上空。过去200多年来,现代化成为西方经验的总结,西方模式似乎成为唯一可以模仿的样本。然而自上世纪以来,很多发展中国家照搬西方模式,不仅没有实现现代化,反而失去了发展自主性,进而落入经济发展停滞、社会矛盾丛生、政治局势动荡的“怪圈”。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迷失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以雄辩的事实说明,西方国家只是现代化的先行者,并不是现代化的范本,更不是衡量其他国家现代化的标准。中国式现代化不是西方现代化的“翻版”。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既克服了西方现代化的矛盾弊端,又不断赋予现代化新内涵。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从国情出发、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导向,同时以世界眼光和开放心态积极吸收借鉴一切有益经验。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宏伟而波澜壮阔,用几十年的时间就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中国式现代化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是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走符合自己国情的现代化道路的成功。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世界现代化开拓了新境界。从世界近代史来看,“国强必霸”似乎是现代化难以摆脱的一个魔咒。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坚决不走西方国家对内掠夺压榨、对外殖民扩张的殖民主义老路,而是走出一条和平崛起、互利共赢的和平发展道路。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靠的不是对外军事扩张和殖民掠夺,而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锲而不舍、赓续接力,付出超乎想象的艰辛努力,依靠勤劳智慧苦干实干拼搏得到的。中国的和平崛起,既改写了昔日大国霸权扩张的发展逻辑,也改写了大国崛起后称王称霸的历史宿命。中国以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14亿多人口的中国和平崛起本身就是对世界和平的重大贡献。中国积极以自身发展带动他国发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是牺牲别人发展自己,而是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现代化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环顾近代以来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历程,凡是成功实现现代化的国家都是依据本国具体实际自主选择适合自身的现代化道路,一味照抄照搬、盲目模仿他人则普遍遭受失败挫折,鲜有成功案例。作为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漫长的农业社会发展史、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现代化没有任何既定的道路可以直接套用,没有任何现成的模式可以拿来就用,也不存在现成的既定答案,只会产生于脚踏实地的探索中。现代化不是西方模式的单选题,而是世界各国共同探索的开放题;现代化也不是资本主义模式的单行道,而是人类文明争相绽放的百花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代化道路并没有固定模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能削足适履。每个国家自主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的努力都应该受到尊重。”历史和现实昭示,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取得的成功,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既发展自身又造福世界。当代中国,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是一个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古老文明阔步迈向现代化的伟大征程,堪称这个蓝色星球上最精彩最恢宏的奋斗故事、最引人注目的文明史诗。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通过不懈探索和艰苦奋斗,把一个积贫积弱、一穷二白的国家建设成为全面小康、繁荣富强国家的壮美画卷。如今,中国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向世界展现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强大生机和活力。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仅维护了世界和平稳定,而且还有力推动国际分工体系深化、促进世界经济繁荣发展、增进世界各国人民福祉。

坚持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为破解难题提供中国启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纷繁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从经济规律和我国经济发展实际出发,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创新经济治理方式,创造性地提出推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思想,强调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经济思想科学继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精髓,同时又借鉴吸收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经验和西方经济学有益成分,深刻回答了西方经济理论始终无法解决的许多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展现出强大的理论创新活力,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标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高度。

放眼全球,如何让“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协同发力,堪称经济学上的世界性难题。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我国经济发展获得巨大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我们既发挥了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开创性地把公有制和市场经济相结合,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我国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成功转向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摆脱了西方经济学的教条理论和窠臼模式,独立自主地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和经济发展的实践方案。要看到,如何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是贯穿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的一个核心问题。从“在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同时发挥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到“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再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功地走出了一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推动“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协同发力,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努力在实践中破解这道经济学上的世界性难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改革实践,我们认识到,决不能不克服市场的盲目性,也不能回到计划经济的老路上去。要努力将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结合得更好一些,这是一个止于至善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功实践,既打破了西方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神话,又不断探索出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新路径,为发展中国家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提供有益借鉴。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我国波澜壮阔的伟大成功实践正在为破解政府和市场关系的经济学世界性难题贡献中国智慧。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赋能全球治理中彰显大国担当

习近平经济思想立足中国国情,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升华,不仅深化了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而且回答了“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迫切现实问题,为解决当今全球发展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经济全球化发展。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必经之路。当今世界,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经济全球化动力减弱,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全球经济复苏阴霾笼罩,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但世界决不会退回到相互封闭、彼此分割的状态,开放合作仍然是历史潮流,互利共赢依然是人心所向。中国顺应世界历史发展潮流,主动承担大国责任担当,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国际社会作出突出贡献。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内在要求,彰显了同舟共济、权责共担的命运共同体意识,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一带一路”从倡议走向实践,在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标准“软联通”、同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方面的斐然成就诠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蕴内涵。习近平经济思想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高度出发,解答了经济全球化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世界之问,深化了我们党对经济全球化规律的认识,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世界经济的理论,为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球合作共赢探索全新机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实现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正确方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各国人民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市场、资金、资源、信息、人才等都是高度全球化的。只有世界发展,各国才能发展;只有各国发展,世界才能发展。因此,要树立世界眼光,更好地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纵深推进,发展不再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内部”事务,而是跨区域、交互影响的外部连锁反应。面对全球环境资源制约凸显、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全球性问题,一些西方方案捉襟见肘、举步维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世界发展大势,着眼于在全球更大范围整合经济要素和发展资源,以共同繁荣、共建共享、命运与共为鲜明特色,既维护中国人民利益,也维护世界各国人民利益,回应了各国人民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普遍诉求,为实现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指明了正确方向,将为世界走出发展困境贡献重要力量。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球经济秩序变革提供有效方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球治理应该符合变化了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趋势,满足应对全球性挑战的现实需要”“国际上的事应该由大家共同商量着办,世界前途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不能把一个或几个国家制定的规则强加于人,也不能由个别国家的单边主义给整个世界‘带节奏’”。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新型国际关系重大倡议,拓展深化新时代多边主义理念和实践,赢得国际社会高度赞誉和广泛支持。中国推动创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丝路基金,设立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南南合作援助基金、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精准实施发展合作和对外援助,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更好发展。据世界银行研究报告评估,共建“一带一路”将使相关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并将使参与国贸易增长2.8%至9.7%、全球贸易增长1.7%至6.2%、全球收入增加0.7%至2.9%。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发展注入大国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王称霸的基因,中国人民不仅希望自己发展得好,也希望各国人民都能拥有幸福安宁的生活。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加强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团结,共同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努力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新兴大国,中国不仅重视文明交流互鉴对于营造合作互信的国际经济环境的重要意义,而且以中国行动着眼长远、落实承诺,为发展中国家发展提供必要支持,保障发展中国家正当发展权益,促进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让各国人民共享发展机遇和成果。这些中国举措彰显大国担当,正在为弥合全球发展鸿沟作出大国贡献。习近平经济思想把握历史前进的逻辑、时代发展的潮流,反映了人类和平发展、包容发展、平等发展、共同发展的时代心声。在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引下,中国立足自身谋发展,放眼世界促共赢,以立己达人的胸怀和智慧回答时代之问。共担全球发展责任,共享全球发展智慧,共迎全球发展挑战,在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引下,中国正与世界携手并肩、团结合作,不断书写人类命运与共的华彩篇章。

(作者系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中国足彩在线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


制图:实习编辑:沈家怡责任编辑:李斯嘉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