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疫情暂时阻隔了“面对面”的交流,中国足彩在线教师们通过“屏对屏”“键对键”,把三尺讲台搬到线上。“云上的关怀”不断线,系得更紧,拉得更长。
穿戴VR设备,沉浸式体验虚拟实验
足不出“泡泡”,实验课怎么上?
选择角色形象,分组前往“关卡”,键盘控制角色移动,点击鼠标操作仪器设备……在“电离辐射探测与测量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做实验就像“打游戏”,随时随地还原实验室场景。
“我感觉就像在实验室里,通过‘闯关’一步步完成实验操作,很有趣!因为不直接接触放射源,我们能够避免一些实验室安全问题,不过如果错误操作,我的角色也会‘掉血’,这就提醒我,做实验需要格外谨慎。”核科学与技术系2019级李源说。
这套虚拟实验由核科学与技术系副教授杨洋团队自主开发,学生可以穿戴VR设备沉浸式体验虚拟实验。2021年,虚拟实验室“搬”到了中国足彩在线大学iLab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上,覆盖文理医工专业共20项实验,面向所有同学开放。
“在当前特殊时期,线上平台的用武之地更突显了。”杨洋说,这段时间,他选择留在邯郸校区,白天指导学生科研,晚上把沙发当床,办公室就成了寝室,“论文的指导和实验室安全保障还是更适合现场工作,总需要有人留下的。”
在iLab新技术助力下,艺术现场也能隔空映照进学子生活,点击画作,就能走进一个新的光影世界。“这和传统授课的方式是完全不一样的。”艺术教育中心教师赵阳解释道:“艺术是动态的,这一平台不只是对原作的模仿,在交互设计过程中,我们也考虑到了原作本身想要传递的信息。”
基础医学院也“有备而来”。自2020年以来,在市教委和学校的支持下,学院打造了一批数字切片和3D大体标本。突破了传统实物切片需要在显微镜下观看,以及过去大体标本只能看到一个横截面的限制,学生可以在iLab上通过移动鼠标,观察到数字切片和3D大体标本的全貌,身临其境地进行学习。
“通过应用这种新技术,可以想看哪里看哪里,想放多大放多大,达到和实验室上课一样的效果,也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基础医学院“强基计划”工作委员会执行主任程训佳介绍。
学会情绪调解后,同学们自发建flag打卡群
“您可以拨通一个电话,或者发送一条微信留言,抑或是组织一个线上的见面会,给您所指导的学生送去‘云上的关怀’,在春暖乍寒的日子里,给离家在外的学子带去温暖……”3月17日,华山医院副主任医师茅善华收到了学校教务处向全体书院导师发出的一封信。
作为克卿书院2021级临床八年制一班18位学生的导师,在收到准封闭管理的通知后,他就邀请专家开设了线上心理健康讲座,近百位学生参与聆听。“我自身也是闭环管理在家,无法外出,能理解学生的心态。”讲座末尾的交流互动环节也给他带来了额外的“惊喜”,“学了情绪调解方法后,同学们也讨论起了如何把这段时间过好过充实,策划建一个‘flag打卡群’。看到同学们这么积极、向上,我也很高兴。”
在准封闭管理第二天,新闻学院教授白红义一如往常召集十多位研究生,交流最近读书的心得感悟——只不过这次转换成了在“云上”相聚。白红义说,让读书会按计划进行,“一来是鼓励大家不要停下读书、科研的脚步;二来同学们可以聊聊各自的情况,面对疫情的紧张情绪也能得到舒缓。”
传道、授业、解惑,依旧是日常
“在这样的特殊背景之下,如何把中国的抗疫精神和故事如‘盐’般融进课堂教学里,如何引导同学们在疫情防控这场‘大考’中读懂中国之治,是我们研讨的核心问题。”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马克思主义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副主任谢宜泽思考着怎样让“屏对屏”的课堂更有穿透力。
“作为一名00后,我对课程中老师讲到的很多案例都有共鸣,这些抗疫实践是我能真真切切地看到、感受到的。”公共卫生学院2021级本科生安景婕说。
对老师们来说,讲台就是阵地,传道、授业、解惑,依旧是日常。
据悉,准封闭管理第一周,全校的3352门次本科生课程中,95%以上转为线上教学,其余课程安排在准封闭管理期结束后集中补课;1698门次研究生课程也“搬”到了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