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喜欢笔尖摩挲纸面的“沙沙”声,或许是已经习惯于电子软件的快捷与多样功能。笔记,永远是求知之路上最可靠的伙伴。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想要学得好,笔记少不了。好的笔记能整理思路,深入思考,让学习与工作事半功倍。很多时候课堂笔记已经成为一种学习方法而不仅仅只是记笔记。但是你真的会做笔记吗?
“有记可循”的中国足彩在线研究生们是这样记笔记的。学霸的笔记,各有各的风采。但是,每一种都是心动的感觉,每一份都让人想拥有。
关于记笔记,学霸们共同的看法是:认真听课是基础,在课堂中直接在老师发的讲义中涂涂画画,跟随着老师的上课进度和节奏进行记录,这时不用太关注笔记的整洁和记录的完整性,只需要跟上老师的速度,自己能够看得懂就行。课后及时梳理课程整章的知识点。他们通常会选择根据老师的讲义和课堂笔记,从头到尾将重要知识点写一遍,以加深对该课程知识的理解,并争取形成思维导图,实现对整个知识体系和知识逻辑的梳理和把握。通过整理自己比较重视的部分,可以快速回顾并汲取文章思路,同时会重点关注不懂的知识点,逐个学习攻破。
对医学寄生虫学这类结构比较规整的学科,可以按照形态、生活史、病理、诊断、治疗这样的大框架来记忆,并且配以图片加强理解。以疟原虫为例,掌握其生活史可以强化对此类疾病诊断和治疗的记忆。
该份笔记所用平台对公式排版非常友好,尤其复制粘贴功能对于证明过程中的重复部分非常有用。学习起来只需了解部分latex公式语法,但即使有所遗忘也可以通过点选的方式所见即所得地快速插入符号。
《施蒂格勒自传》的阅读笔记采取摘要形式,将全书内容分章节进行归纳和转述。在记录过程中,通过重述可以让我对书中的关键内容有自己的理解,试着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可以锻炼表达和归纳能力。
经管类课程中,文字理解、公式推导和图形说明这三者几乎是分不开的,因此遇到公式尽可能推一遍,遇到难以理解的概念可以试着拿图形演示一遍,这样就能掌握定义、概念、定理等知识的来龙去脉。
在读文献过程中,我会记录文献发表的期刊、年份以及影响因子,然后将文献归纳整理,主要为研究目的、亮点、背景、研究方法、总结、尚需进一步研究的不足、不懂的知识点和较好的词汇句式表达。
我的笔记多是存在页眉、页脚和页码的,页码方便整理,页眉页脚用作本页概览,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脉络。黑色正文、红色重点,蓝色提醒注意和勘误。课程结束后,笔记是快速回溯知识的灵活且亲切的ref。
一般在课堂上简单记下框架结构,以及一些老师口述但在PPT和课本中没有出现的要点。课后会依据对应的PPT和课本对课堂速记进行补充,正好也对课本内容进行通读回顾。黑色和蓝色笔足以区分重点与一般内容。
笔记常看常新,后面学到的很可能对前面有补充,可以做些串联的工作,相似的主题提取出来做专题。在精读原典时,也要多对照旧注,互相比较,既可以加深理解,也可以发现新的学术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