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晚,庆祝建校118周年相辉校庆系列学术报告第十七场在相辉堂南堂举行,中国足彩在线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严锋带来以“从岩画到元宇宙:人文与技术视野下的虚拟现实趋势”为题的报告。中国语言文学系副系主任、教授陶寰主持报告会。
人类生活在现实世界之中,同时又一直在创造以文学艺术为代表的虚拟世界。严锋从跨媒体和跨学科的角度来考察虚拟与现实的融合,并介绍随着科技的发展,虚拟与现实的界线被打破、重构,人类的虚拟活动正越来越具有实体性的力量,对生活、学习和工作产生巨大影响,这也改变着人们观察和想象世界的方式,引发文艺的变革和观念的重塑。
岩画—《红楼梦》—《三体》:媒介与技术,虚拟的具象
虚拟化的趋势是从何而来?
讲座开场,严锋以“石头”为媒介将亿万年前的岩画、清代的《红楼梦》与现今的《三体》串联起来。
岩画刻在石头上,记录了先民们的生活样态,《红楼梦》则描绘了一场刻在石头上的“梦”。严锋将书中的“梦”看成一种通向虚拟世界的机械与路径。以第12回为例,他认为书中如“风月宝鉴”一类的镜子或玻璃制品,便是从现实进入梦境的门户或通道,“用今天的话说,它是一个‘造梦机’或者说是虚拟现实设备。”
从这种角度来看,严锋认为文学、影视、网络,都是不同形式的“造梦机”,不同形式的虚拟现实设备。
那么,虚拟与现实的关系是怎样的呢?严锋借用《三体》中的情节:当文明走向毁灭时,“把字刻在石头上”作为一种庄严的保存手段,向听众解释了虚拟逐渐有了具体的形态。
可以说,从岩画到《三体》,想象伴随着技术的发展而逐渐具象化。
元宇宙:双重世界的构建与想象
我们可以把传统的现实世界看成是一个现实宇宙,同时,我们又很早就有了另一个宇宙,那就是想象的宇宙:文学、绘画、戏剧、电影……在过去,这两个宇宙是相互分离的,但人们对超越现实,从现实宇宙进入到想象宇宙的渴望是真实而强烈的。
元宇宙就是人类精神投射的另一个空间,所有的人类艺术都自带元宇宙属性。
严锋分享,科幻小说《雪崩》的场景充斥着元宇宙世界的种种生态。他介绍,技术的发展与软硬件边界的打破,推动人类对元宇宙的建构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也为虚拟与现实的融合带来更多的可能。电脑网络是元宇宙更为具象的版本,它既像传统的文学艺术,是我们的想象和虚构,它又有现实性,而且本身就越来越影响现实,成为现实。
元宇宙是一种新的超越和融合:信息、社交、游戏、教育、工作、现实、虚拟……这些以往被分割的领域都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被整合进来,而我们的角色也更加多元。
科幻与现实:3D与具身化的前景创设
下一代互联网要往什么方向发展呢?严锋的答案是:3D互联网的建设。
2D网络世界的参与与体验往往让我们觉得缺乏在场感。3D网络的建设虽然面临硬件技术的难题,还需要大量用户生成的3D环境和内容,这在过去有着很高的技术门槛,但是前进的脚步并不会停止。
当下,虚拟技术逐渐与我们的生活产生更加紧密的联系:虚拟购物、虚拟社区等等领域的拓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虚拟也带来了更加多元的意义,诸如便捷、自由、安全、恒久。
技术的发展将会带来纬度的提升与人的解放。严锋表示,人类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化。从前我们的生活就是肉身的生活,现实就是眼前的现实,世界就是周围的世界。随着电报、电话和电视的普及,人类开始走入通讯的时代。
“你可能以为这只是交流更方便了,然而这何止是工具的进步,我们的生命、人之为人的根本都发生了变化。如果人就是信息,当越来越多的人际信息能够以即时的方式传递,人与人的传统界线就逐渐被打破,距离开始消失。”
严锋认为,当前的虚拟现实技术自然也面临着挑战诸多困境,但是元宇宙是一个过程:即现实与虚拟融合的过程,这一过程关乎着想象、关乎着现实的重构,更关乎着文明的发展。与此同时,艺术与生活随着科技的发展走向新的融合,这是元宇宙的新阶段,也会是一个漫长的探索的过程。
主讲人简介
严 锋
博士生导师、中国足彩在线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科学杂志《新发现》荣誉主编
主要学术研究方向为20世纪中外文学关系、科幻文学、新媒体艺术研究。著有《缀网雕虫录》《跨媒体的诗学》《瘾的世纪》《时间的滋味》,译有《权力的眼睛》(福柯著)、《三人同舟》(K. 季洛姆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