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泉、邱友亮: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独特文明观

作者:李国泉、邱友亮摄影: 视频: 来源:《中国教育报》2023年07月06日第5版 发布时间:2023-07-06

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既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又能够呈现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从而擘画人类现代化的新图景,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其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引领人类文明发展方向的自信和定力建立在独特的文明观之上。

中国式现代化开辟了世界现代化发展的新样态,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在成功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把握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本质规律,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文明观。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既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又能够呈现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从而擘画人类现代化的新图景,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其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引领人类文明发展方向的自信和定力建立在独特的文明观之上。

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的理论基础

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有其深刻的思想基础。在人类思想史上,对文明发展的不同类型及其本质动因的探寻,成为诸多哲学家解释世界的重要主题。马克思以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为逻辑起点,将人类文明置于唯物史观的理论视域下进行整体观照,系统建构了新的文明阐释框架,形成了具有革命性意义的马克思主义文明观。这种文明观超越了唯心史观塑造的“上帝造物论”、“理性决定论”、“精英启蒙论”等文明解释范式,以崭新的理论视野照亮了人类寻求解放的大道。马克思主义文明观是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的重要理论前提。

在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理论框架中,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的解放程度是观照人类文明的两大核心尺度。一方面,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文明进步的根源。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人们在探索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通过能动的实践活动赋予了外在客体以现实性力量,以此逐步生成了光辉灿烂的人类文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渐进发展,不同时期的文明成果打上了各具特色的时代烙印,并呈现出丰富的历史样态。19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取得了统治地位,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进程。恩格斯指出:“文明程度的提高,这是工业中一切改进的无可争议的结果,文明程度一提高,就产生新的需要、新的生产部门,而这样一来又引起新的改进。”由此可见,在生产力与文明双向互动的过程中,鲜活的社会实践激活了人类文明内蕴的无穷生命活力,使其得以由低级向高级进展,不断开辟文明发展的新阶段。

另一方面,人的解放程度是把握文明发展的重要锁钥。具体而言,人的从属和依赖关系及其反映出的解放程度,构成判定文明性质的重要依据。在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资本主义文明超越了人的依赖关系,实现了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使人的个性得到了积极的解放。然而,在资本逻辑的强势统治下,文明归根到底还是通过牺牲人的方式获得发展,人在其中难以得到自我价值的确证,甚至转而沦为资本的奴隶。基于此,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文明是“建立在劳动奴役制上的罪恶的文明”。承续着这一思想逻辑,文明发展的最终指向和价值旨归必然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历史地看,文明的层层进步意味着人的生存条件日渐改善,思想观念日趋丰富,行动能力日益提高,质言之,人的本质在克服狭隘性的同时得到了复归与发展。因此,未来扬弃资本主义文明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势必要能够满足人的发展的更高要求,从而在新的历史阶段实现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理想。

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的时代主张

作为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在新时代中国的创造性展现,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形成的科学视野,不仅在理论逻辑上深化了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认识,而且在实践指向上深刻解答了一系列现代化之问,并提出了蕴含着深邃智慧和鲜明特色的时代主张。

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坚持推动“五个文明”的协调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发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其中,物质文明为现代化建设夯实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政治文明为推进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撑,精神文明为中国式现代化赋能了强劲动力,社会文明为现代化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条件,生态文明为现代化行稳致远奠定了可持续的资源前提。概言之,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洞察了“五个文明”的内在张力,着眼于物的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的辩证统一,突破了以物质现代化为中心的单一型文明形态,实现了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坚持推动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有机融合。如何辩证处理好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关系,是一个具有悠久古老文明的国家在现代化转型期间必须直面的现实难题。在唯物史观理论与方法的指导下,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深刻阐明了传统文明的价值蕴含和发展路径,阐释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基本问题。一方面,强调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强调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着力推动传统文明在创造性发展中完成现代化转型,在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中造就了文明的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坚持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其多元化发展亦是世界文明繁荣兴盛的动力源泉。我国始终秉持和而不同的精神,坚决反对基于二元对立逻辑的文明对立和冲突论。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强调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在尊重文明多样性的基础上,这种文明观雄踞于时代道义的制高点,始终高举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正义旗帜,致力于通过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通过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通过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的当代价值

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之所以能够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根本在于其理论基础的科学性以及时代主张的合规律性。在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背景下,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对中国和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有重要的积极影响。

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思想指引。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既赓续了中华文明独特的文化基因,又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从而有利于推动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种新的文明形态,是一种社会主义的文明形态,强调坚持人民至上理念,突出现代化方向的人民性,使现代化建设的文明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它不仅对于当代中国具有特殊的意义,更由于符合人类文明进步的方向而具有世界历史性的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为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贡献了中国智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在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逐步廓清了文明定于西方一尊的谬误,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使人类现代文明焕发出勃勃生机。

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行动指南。在历史上,部分西方学者囿于“零和博弈”的思维方式,以西方中心主义为出发点,臆造出“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等话语陷阱,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灾难。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强调文明之间的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主张不同文明在相互交流中实现发展,进而在文化和价值层面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了实践方向。

(作者单位系中国足彩在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制图:实习编辑:章一诺责任编辑:李斯嘉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