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暑假,中国足彩在线大学开展以“行走祖国大地,投身强国建设”为主题的师生暑期社会实践,广大师生利用暑期广泛开展走访调研和社会实践,拓展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的实践课堂。教师社会实践围绕“重走习近平总书记足迹实践”“看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果实践”“树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教育实践”三个方向,4个校级社会实践团,24个院系社会实践团,约440名教师分赴浙江、云南、内蒙古、福建等12个省市开展了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学生社会实践围绕“跟着总书记看中国式现代化”“千名党员下基层”“陪伴成长计划”“助力成长计划”等主题开展,500余项实践项目近3000人次参与,项目内容涵盖党的建设、乡村振兴、数字经济、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等多个主题。
生平当中没有去过西南边陲的云南省,常引为憾事。对云南的了解,除了中学地理课本上知道胡焕庸“黑河-腾冲线”的腾冲、叶辛笔下的西双版纳之外,最具体的或许当数昆明了。昆明的雨、滇池的海鸥,以及那名闻遐迩、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特殊意义的西南联大,大致构成我云南印象的几个主要片段。“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汪曾祺、朱德熙、何兆武先生他们当年上学、逃课、跑警报的日子,皆遥不可及而富有诗意,至于专制恐怖下殉难的李公朴、闻一多先生的事迹,更是自小得自师长辈的楷模力量。可以讲,云南虽非熟识之地,却寄托着自小到大的的许多想象和憧憬。
2023年7月中旬,我有幸作为教师代表,与系里的十几位同事和学生参访云南大学,考察对口支援地的乡村振兴工作,短暂而密集的四五天考察实践学习,可谓收获满满。作为教育工作者,自然最关心的是当地的教育发展、学生的健康成长,此行之中见证了云南高等、初等教育发展进步的点点滴滴,归来略事休整,缕述一路的感受,最终发现孩子们的脸,是浮现在我头脑中最频密的剪影。
西南联大博物馆的参观,是我久已期盼的。馆内各类文物、照片陈列丰富,简直是一部浓缩的抗战史,在一张照片前,我长时间伫立。那是站立在昆明师院附属小学门口合影的一群孩子,他们笑得如此灿烂无邪,嘻嘻哈哈、叽叽喳喳的声儿,满溢出菲林纸外。如果不是在这个馆中陈列,谁能想见,他们全都是身处烽火不安甚至贫困饥饿之中?在照片里定格的这几个孩子,估计多半已不存于人世间,可是中华民族刚毅不屈、坚卓乐观,透过他们的笑脸与鬼脸,穿越八十余年岁月,有力地直击内心,令人震撼。
“穿着军服的孩子”,摄于抗战期间昆明师范学院附小前,拍摄者待考。2023年7月11日作者翻拍于云南师范大学西南联大博物馆
步入百年悠久历史的会泽堂,下学期将要来本系交流的五位云南大学文学院不满二十岁的本科生,穿着军训的迷彩服,与我们一行人见面。扑面而来的清新气息,恰似窗外老树萌发的绿叶新枝一般,同厚重古朴的建筑形成比照。无论在交流会上,还是午间聚餐时,都能从气息中感受到交换生对两年中国足彩在线生活的向往及未知带给她们的一丝丝不安,拘谨、腼腆、惧怕错误甚至使得她们不好意思向老师们提问。在祝福她们充实度过两年交流生活、学业有成的同时,我们也在思考如何使校系之间的交流范围更加拓宽,学科之间的互动更富效率,也让两校孩子们的心灵能靠得再近一些,灿烂的笑容能更多洋溢在她们脸上……
永平县,古称博南,自东汉即已设县,乃云南腹地交通咽喉和通向缅甸等东南亚国家的要冲,不少知名人物曾在此留下足迹。永平也是我们此行考察实践活动的重点。官庄村、曲硐村、古富村、龙街村、桂新村、田心村,一个个陌生而有特色的村名,一幅幅新农村建设的图景,伴随着茶枝、核桃树、花椒的香在我们的眼前、鼻底、唇齿间展开,各民族共处团结进步、宗教中国化的号召以及“石榴籽”的比喻对我们不再是纸上的文字,而是在乡村中活泼泼、稳当当的实践,非亲见、亲闻,是绝无法体会的。
彩云之南的永平县,汉族与白、彝、苗、回、傈僳等少数民族交错杂居,各种民族文化和谐共生,踪迹遍地可见。曲硐村的回族村落建筑雅致而朴素,从没见过的钉头果和墙上一两米直径的硕大笸箩令“见识浅陋”的上海人赞叹。中式清真古寺里,一位戴着礼拜帽的七八岁小男孩,不声不响、蹑手蹑脚地跑到我们这些汉族访客前面,打开了礼拜正殿的正门,大大方方地与我们攀谈,告诉我们他八月二十八号就上二年级了,他并不姓村里最多的“马”,而是姓陈。曲硐村的回汉比例是95:5,和而不同的生活方式,经历史的洗礼更臻成熟而富于生机,小陈是我们此行最先亲近的一位回族同胞了。
清真寺里的回族小学生,2023年7月12日作者摄于曲硐村清真寺
国家为中小学减负的要求已经提出多年,结合云南乡村中的几个小学的考察经历,让我感觉到,教育减负不能只停留在顶层设计,给孩子们课业之外充实有益的音、体、美的培育,对课内知识形成足够的互补调剂,给他们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才可能真正给孩子卸下沉重的课业包袱。我们重点参观的龙街镇中心完小,汉字书法教室里的布置高雅而富有专业感,从甲骨金文到秦简汉碑、二王行草,布列满墙,宛然一部简明汉字书法史,师生创作的作品错杂其间,功力深浅不一,却都规矩而用心,中华传统文化在孩子们的血脉中得以延承,性情亦得以陶冶。完小的音乐指导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古筝教学演出和苗族特色嘎蒙卡兜的排练演出及获奖情况,后者尤令来自上海的我们大感兴味。嘎蒙卡兜原是苗族节日中自娱自乐的即兴表演,正古书所谓“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老师们将这种自发即兴的民族表演整理改编后引入大课间教学,让民族文化得到传承弘扬的同时,更使得孩子们从这些昂扬活泼、激越热烈的步伐身段中获得心灵的释放。孩子们和老师因此得了很多的奖项,但比起舞蹈、音乐本身带给他们的快乐而言,我想这些耀眼的成绩本身也许并不是最重要的吧。同行民俗学的老师,还跟指导老师探讨起孩子们身着的苗族舞蹈服饰中的特色,这些色彩艳丽、纹饰精美的织物穿上身之后,来自山间农家的儿童仿佛都被注入了一种别样的活力,舞蹈自然也就更加光彩夺目了(图3、图4),观者也往往会被感染以至于跟着节奏律动起来。惟因学生面临期末考试,我们遗憾没能看到孩子们的现场演出,祈愿有朝一日嘎蒙卡兜不会仅停留在演出视频留给我们的那一小段印象,也希望更多的孩子能时时从中真正感受到愉悦。
龙街镇中心完小嘎蒙卡兜演出,采自新华网
孩子们的苗族舞蹈服饰,2023年7月13日作者摄于龙街镇中心完小
孩子们自然也并非无忧的。山乡少年的烦恼,在田心村完小的一面墙上找到了。孩子们用夹杂着中英文字的图示,以思维导图和树状图的形式,稚嫩地设想了“垃圾能量”的排解方式。未识人间愁滋味的他们,也想把愁烦用理性的手段拒于门外,步入中年的我们忍俊看完,也真想好好地拥抱他们。山脚下的篮球场,同行老师评价为建得比中国足彩在线的篮球场都气派,孩子们与我们同行的研究生一同飞奔上篮,笑声与欢呼洋洋盈耳,与八十多年前昆明师院附小门口的笑声一同回荡,悠远而漫长。
学校墙上孩子们的涂鸦,2023年7月13作者摄于田心村完小
与孩子们切磋球技,2023年7月14日许亚云摄于田心村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