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在第三十九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是我们党探索教师队伍建设实践的独特升华,进一步回答了新时代建设什么样的教师队伍的重大问题,从精神层面把我们党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实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又一次丰富拓展。
强国先强教,强教先强师。古往今来,人类文明丰富多彩,发展图景各有不同,但重视教育、尊崇教师的理念则是相近的。教育家是从教师队伍中涌现出来的杰出代表,他们是“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是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是被社会尊重的楷模和世人效法的榜样。教育家精神是教育家这一群体所秉持和具有的信念、道德、价值、素质的综合体现,具有鲜明的道德感召力、价值引领力、实践驱动力。诚然,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能产生自己的教育家。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是由中国教育的发展道路、文明形态、时代使命所共同决定的。
教育家精神遵循着特有的发展道路
一种精神的产生总是因为现实实践的展开而遵循着一定的前进道路,这是精神演变形成的道路辩证法。“中国特有”的根本前提和建构基础关涉中国实际、中国特色、中国道路等各方面,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中国道路。因此,教育家精神是从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中产生出来的,是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走过了由旧到新、由小到大的非凡历程,实现了从文盲大国向教育大国、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作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决策,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沿着这条发展道路,我国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保障了亿万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极大提高了全民族素质,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为孕育产生、推进拓展教育家精神奠定了坚实基础。
教育家精神有着特有的文明内核和实践主体
教育家精神是在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特别是中华优秀教育思想的传承创新中产生出来的。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尊师重教、崇智尚学的优良传统,正所谓“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礼记·曲礼》有云,“从于先生,不越路而与人言。遭先生于道,趋而进,正立拱手”。
中华传统文化中也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良师标准。中国人历来以“师者,人之模范”的标准来要求教师。古人讲:“欲成就人才者,不患其禀质之不美,患夫师学之不明也。师学不明,虽有美质,无由成之矣。”近代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用“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表达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
深入剖析教育家精神的内涵实质,我们可以体悟到教育家精神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有众多契合相通之处,同时又结合历史条件和时代特点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同时,教师群体中涌现出的一批教育家和优秀教师,是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创造者、践行者、展现者。从人民教育家于漪到张桂梅等,好老师没有统一的模式,但有一些共同的、必不可少的特质。
教育家精神正是由以于漪、张桂梅等为代表的教育家和优秀教师在长期立德树人的生动实践中展现出的共同特质凝聚起来的精神结晶。
教育家精神昭示着特有的时代使命
纵观人类历史,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世界强国无一不是教育强国,教育始终是强国兴起的关键因素。“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是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潜在力量和后发优势。教育家精神昭示着新时代教育工作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引领广大教师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真情献给教育事业,增强成为人民教育家的志气和底气。
历史发展的一条铁律是:一个既能够创造巨大物质财富又能够创造丰富精神财富的民族,才能获得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准入资格。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提出,标志着中华民族在丰富和充实自身精神世界上的与时俱进,为提升教师岗位幸福感、事业成就感、职业尊崇感,进一步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优秀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提供了强大精神指引和价值支撑。
当然,中国特有不等于中国独有,世界上其他国家民族的优秀教育理念精神同样值得交流互鉴。但毫无疑问的是,立足教书育人岗位、高扬教育家精神旗帜的中国教师队伍必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中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作者为中国足彩在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