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长远:针对“新三样”的贸易保护呼之欲出?推动外贸质升量稳,需处理好十对关系

作者:摄影: 视频: 来源:上观新闻 2024年4月1日发布时间:2024-04-02

新形势下推动外贸质升量稳,可从处理好以下十对关系的角度来进一步谋划工作思路。需要说明的是,面对比较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宜从广义而不是狭义的层面来认识“质升量稳”,包括提高外贸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包括外贸要为高质量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环境。

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

本世纪初,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外贸依存度一度超过60%。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外贸环境恶化,对外贸易增速开始走低,外贸依存度逐渐收缩。2023年,中国外贸依存度约33%,出口占GDP的比重为19%。同一年,美国的外贸依存度为25%,出口占GDP的比重为11%。相较之下,中国更依赖外贸,也更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新形势下,要进一步深化和整合国内市场,挖掘14亿人口和18万亿美元GDP的需求潜力,稳步地从“世界工厂”走向“世界工厂+世界市场”,提高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与要价能力,拓展国内市场吸纳外部冲击的空间,增强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之间的弹性。

2023年,反映内贸的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是7.2%。考虑到2022年的低基数,这一增速离预期还有距离,与2017年至2019年9.1%的年均增速也有差距。在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下,推动外贸质升量稳迎来了新的契机。

比如,发挥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等展会作用,培育一批内外贸融合展会,促进国内国际市场供采对接;培育一批内外贸融合商品交易市场,完善国内国际营销网络,强化生产服务、物流集散、品牌培育等功能,促进国内国际市场接轨。

全球贸易和区域贸易——

在贸易保护主义和大国博弈的背景下,中国需要更重视所处区域的进出口贸易,尤其是与邻国、东亚和东南亚的贸易。

2022年,按出口占比排名,美国的前五大出口目的地依次为加拿大、墨西哥、中国、日本和英国,所占比重依次是17.2%、15.7%、7.5%、3.9%和3.7%。同一年,中国内地前五大出口目的地依次是美国、中国香港、日本、韩国和越南,所占的比重依次是16.2%、8.3%、4.8%、4.5%和4.1%。中国香港所占比重只是美国的一半;第二到第五都是中国内地的邻居,但所占比例只有21.7%,是美国两个邻居占其出口比重的2/3。

一个有相当容量的区域市场是外贸质升量稳的基础。2023年,按国家和区域来看,中国前三大出口目的地是东盟(15.5%)、欧盟(14.8%)和美国(14.8%)。经营好与邻近区域国家的关系是顺应全球贸易环境变化的必然要求。

在这方面,可优先做好三项工作: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高质量落实好,并适时推动其向《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水准升级;尽早重启中日韩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方面有突破性进展。

多边贸易和双边贸易——

新形势下,借助双边协定推进贸易自由化变得越来越重要。在中国周边,韩国与几乎所有主要贸易体都签订了贸易协定,包括中国、美国、欧盟、东盟、印度、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东盟与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等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欧盟与东盟中的新加坡、越南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被特朗普称之为“关税之王”的印度也在过去几年间加快了贸易谈判的步伐,相继与毛里求斯、阿联酋、澳大利亚、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等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与英国、欧盟的谈判也正在推进之中。

中国已经与东盟、韩国、新加坡、柬埔寨、巴基斯坦、马尔代夫、毛里求斯、澳大利亚、新西兰、智利、秘鲁、哥斯达黎加、厄瓜多尔、洪都拉斯、瑞士、冰岛、格鲁吉亚、塞尔维亚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但与美国、欧盟、印度等主要贸易伙伴还没有自由贸易协定。

要推动外贸质升量稳,可以做的功课包括:把现有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提升至更高的水准,尤其是与东盟、韩国、瑞士、澳大利亚等;尽快完成谈判并签署一批新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如与挪威、海合会等;促成与欧盟、美国、印度等主要贸易体的贸易谈判。

自由贸易和公平贸易——

近年来,公平贸易呼声渐起与全球化过程中的两个失衡现象有关:国际收入分配失衡,大企业和大老板获利多,小企业和工人获利少;大国之间的贸易失衡,如2022年美国对德国的贸易逆差为775亿美元、对日本的贸易逆差为741亿美元。

新形势下,要把自由贸易和公平贸易结合起来,在坚持自由贸易的同时更加重视公平,在重视公平贸易的同时坚持自由贸易。

一是创造更适宜的国际贸易环境。2023年,民营企业进出口贸易同比增长6.3%,占比是53.5%,撑起了中国外贸发展的“半边天”,缓解了外资企业出口失速带来的冲击。

二是创造更健康的国际贸易环境。比如,重视劳工权益,要求工资水平与劳动生产率水平相适应,积极调整收入分配格局。

三是创造更友好的国际贸易环境。除了在多边场合呼应发展中国家的诉求之外,还有必要更多地推进与小国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

四是创造更宽松的国际贸易环境。在双边贸易中,更积极和主动地去调整不平衡。

便利化贸易和安全化贸易——

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目标和方向是便利化,包括边境和边境后措施等。中国足彩在线后,“安全”开始成为国际经济活动中的热词。在这一方面,推动外贸质升量稳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避免简单跟随他国而走向泛安全化。泛安全化会损害正常的国际经贸活动,并产生寒蝉效应。除特殊情况外,有必要针对安全议题给出尽可能清晰、可操作和可预期的“负面清单”。

二是避免安全议题对经济基础的冲击。随意放大安全议题,可能对经济基础造成破坏,并导致高水平安全变得不可持续。

三是对安全的追求应与发展的水平相适应。妥善处理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的关系,避免超越发展阶段去追求不切实际的安全。

四是继续在贸易便利化方面下功夫。在边境和边境后都要进一步寻找改善的空间,为外贸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

五是探索贸易安全化新路。在维护自身安全的前提下,主动纳入贸易伙伴的安全考量,避免“一刀切”。

性价比贸易和绿色贸易——

在国际贸易中,“性价比”是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借助“性价比”,中国快速成长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和贸易体。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国际社会比以往更加重视碳排放和环境保护。近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中国成为全民共识。

在外贸领域,性价比贸易是量稳的基础,绿色贸易是质升的方向。一方面,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产品成本,进一步稳定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基于科学布局,提高产品的绿色含量、科技含量,大力构建新的外贸优势。

价值链贸易和价值观贸易——

进入新世纪,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不断深化。但近年来,垂直专业化分工似乎遇到了“天花板”。一些国家以多元化为名,采取措施降低贸易依赖;部分国家还以价值观为名,试图建立把中国排除在外的供应链体系,如美国主导的美欧贸易和技术委员会、印太经济框架、“芯片四方”等。

一些国家甚至以“强迫劳动”为借口,对中国企业和来自中国的产品施加限制。实际上,中国政府在2022年就提交了《强迫劳动公约》(第29号)和《废除强迫劳动公约》(第105号)的批准书,明确加强劳动保护、反对强迫劳动。

新形势下,要以稳定和提升价值链贸易为基础,着力打造开放、包容、共赢、有韧性和体现集体安全的供应链,以中国市场的稳定与发展赢得贸易伙伴的认可和理解。

中间品贸易和消费品贸易——

随着发展阶段跃升,中国的外贸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早期,我们主要从其他国家进口中间品,组装后出口制成品。当下,中国已经成为中间品的主要出口方,中间品在中国出口中的占比已提升至2022年的47.6%。

下一步,要挖掘消费品贸易的潜力,全面落实《质量强国建设纲要》的安排,扩展中间品贸易空间,在量稳上下功夫,在质升上早布局,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比如,在与近邻的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联系中,发挥产业门类齐全优势,扩大和提升中间品贸易的规模和质量;在与其他国家的制成品贸易中,发挥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优势,扩大和提升消费品贸易的规模和质量。

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通过发展加工贸易,逐渐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当下,发展加工贸易面临的约束越来越大,包括劳动力成本上升、一些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引起的产业转移、“脱钩断链”的风险等。

新形势下,要坚持做好一般贸易,弥补加工贸易留下的空间;继续做好加工贸易,切勿把加工贸易简单等同于低质量发展。

传统赛道贸易和新赛道贸易——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的外贸主要扎根于传统赛道。然而,这一领域的贸易空间越来越有限,遭受的贸易保护压力也越来越大。近年来,中国在若干新赛道取得了比较大的成就,如电动汽车、锂电池和光伏产品成为出口“新三样”、跨境电商规模在全球居于前列。

但也要注意到,一些国家针对“新三样”的贸易保护呼之欲出,新赛道上也面临调整和回防的任务。要提高产品渗透率,深挖新赛道在中国国内以及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市场空间;面向发达国家,要努力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

(作者:中国足彩在线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教授、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上海市世界经济学会会长 罗长远)

制图:实习编辑:严静雯责任编辑:李斯嘉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