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生活的地质年代叫做“全新世”,开始于约11700年前,而生命的历史可能在35亿年前就开始了。在这漫长的生命历史长河中,无数多彩多样的生命形式出现又退场,恐龙只是其中之一。研究全新世以前的生命形式的学科,叫做“古生物学”而不是考古学。
17世纪在英国牛津郡,人们发掘出一块奇怪的石化遗骸,将其送到了牛津大学,这是科学界认识的第一种恐龙(虽然认错了)巨齿龙。
巨齿龙直到1824年才得到科学命名。而“恐龙”这个词语的诞生还更晚一些。
恐龙家族发家于中生代的三叠纪,这个地质年代得名于德国南部在这一时期所产生的三种层叠的岩石。已知最早的恐龙出现在三叠纪晚期,大约2.25亿年前;这个时候的恐龙还很原始,也没有大众熟知的恐龙那么庞大可畏的体型——那时候地球上的主宰者是鳄鱼的亲戚们。然而,三叠纪末发生了一次原因未知的集群灭绝,让恐龙一跃成为地球的新主人。随后,恐龙家族开枝散叶,日渐繁盛,一路走过了三叠纪,然后是侏罗纪和白垩纪。明星恐龙雷龙、异龙、剑龙生活在侏罗纪,霸王龙、窃蛋龙、三角龙生活在白垩纪。
恐龙统治地球的时间有多长?霸王龙距离雷龙的时间,要比霸王龙距离我们的时间还要久。然而,随着一颗直径10公里的陨石于6600万年前击中了今天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恐龙的帝国也宣告覆灭。
在小说和电影《侏罗纪公园》中,人们从琥珀中的吸血虫体内提取到了恐龙的DNA,从而克隆出恐龙。那么,现实中我们能这样“复活”恐龙吗?目前还做不到。DNA并不容易长时间保存。目前能提取的最古老的DNA仅能追溯到约150万年前,而恐龙在6600万年前就灭绝了,以提取远古DNA为基础的“复活”恐龙计划可能实现不了。
然而,1960年代,一个名叫约翰·奥斯特罗姆的研究者改变了这一切。他在美国发现了一种豹子大小的恐龙化石,他将这种恐龙命名为“恐爪龙”,并且认为,这种恐龙绝非笨拙的变温动物,而是活泼灵巧的恒温动物。他还提出了一个想法——鸟类的祖先会不会是恐龙?
鸟类的祖先可能是恐龙其实不是一个新鲜话题。在19世纪,托马斯·赫胥黎就提出过美颌龙的骨骼看起来很像始祖鸟。在赫胥黎的年代,发现的恐龙化石都没有保存叉骨——没有叉骨的祖先怎么能产生有叉骨的后代呢?于是鸟类起源于恐龙的猜想被丢在了角落里,哪怕后来不少恐龙已经发现了叉骨的存在。困住学界思维的似乎不仅仅是后来已经被发现了的叉骨,而是对恐龙缓慢、笨拙、迟钝的刻板印象——直到奥斯特罗姆带来了恐爪龙。
1990年,小说家迈克尔·克莱顿写下一本彻底影响全世界对恐龙看法的科幻小说——《侏罗纪公园》。随着这本小说被改编为好莱坞电影席卷全球,笨拙愚钝的恐龙形象退出了大众的观念,取而代之的是活跃机敏的鸟类祖先。《侏罗纪公园》电影中能跑会跳智商超高的“迅猛龙”,原型就是奥斯特罗姆的恐爪龙。
1996年,来自我国东北的一具恐龙化石向古生物学界乃至生物学界投下一颗重磅炸弹——中华龙鸟,这种恐龙长着羽毛。
中华龙鸟的名字或许可以说是乌龙导致的:当时古生物学界的发现中,长着羽毛的都是明显的古鸟类,但没人想到其他动物居然也会长羽毛。于是,一开始中华龙鸟被误以为是一种古鸟类,后来才发现它其实更接近于小型恐龙,和鸟的关系并不是那么接近。这些带羽恐龙中的一些甚至长出了和现代鸟类极为相似的、具有空气动力学特性的翅膀——它们可能会飞。
恐龙与鸟类的相似之处不仅仅在于外貌。古生物学的发展揭示出越来越多恐龙与鸟类的相似之处。大量不同角度的证据都指向了同一个答案——鸟类是恐龙的后代,或者说,鸟类是恐龙的一份子。它们和恐龙亲戚们共度了漫长的时光,一起迎接了陨石带来的集群灭绝;那时候,许多鸟类也像恐龙一样彻底消失了,但有一部分鸟类撑了过去。灾变的阴云散去后,陆地上的生态位被恐龙时代的小喽啰哺乳动物接管,天空无可置疑的主宰权则归于了鸟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