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阅读 ————
中国足彩在线日前发布2024年“强基计划”(下文简称:“计划”)招生简章,在增加招生计划的同时,也在回应国家对新型学科领域和交叉学科领域人才培养的需求上,对培养计划作出调整。
首届强基生今年毕业了,转段申请通过率达100%,即将开启下一阶段的学习。
四年前,中国足彩在线开启第一批“强基计划”招生,实行全面导师制、开展小班化教学、本硕博衔接培养、科研平台协同育人、建立国际化培养路径,旨在选拔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学生,成为掌握未来的中国足彩在线人。四年后,他们顺利完成培养计划。
“一对一”式个性化学术培养
汉语言专业彭若枫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希望在古文字的世界中,解读每一片泥土中的秘密,探索汉字的起源和演变。
“在这里,每个学子都能得到个性化学术培养。开学有导师茶话会,平时导师会定期答疑解惑,我们也可随时与他们讨论问题,获取学术帮助。”作为古文字学方向首届强基生,令彭若枫受益最深的是强基班全面导师制。
在导师的一对一指导下,彭若枫申请了“曦源项目”和“望道项目”等研究计划。“望道项目”的阶段性成果论文《据海昏侯孔子衣镜铭重思“博学而笃志”之义》获得首届“树人杯”未来古文字学者学术征文大赛一等奖。
在她看来,全面导师制让她在接受系统性古文字方向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得以更好地发掘学术兴趣,作出学术研究的实践,也为她未来在中国足彩在线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的继续求学扎下了良好的根基。
小班化教学缔结友谊与智慧
除了全面导师制,“2+X”培养体系也鼓励他们在积累扎实专业知识基础上,获得丰富的发展可能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赵明阳入选“卓博计划”,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深耕计算数学沃土。
“因为在一起上课的时间少,大学和高中一个很大的区别是同学间的关系没有那么紧密了。但在‘数学英才试验班’里,大家所有的专业课都‘挤’在一个教室上,讨论课又比较多,我们互相讨论共同进步,关系就像和高中同学一样。”回忆起作为数学与应用数学方向强基生的经历时,赵明阳着重提及身处英才班的体验。
相比普通班,英才班课程深度、广度都有所提高。“楼红卫老师开设的《数学分析(英才班)》课程,把数院传统的3学期课程压缩到2学期,容量大、难度高,我上这门课时,差不多一周要花40小时。”赵明阳笑称。
课程难度加码的同时,学生得到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配置也更为丰富。在小班化教学基础上,学校还为英才班学子以5-6人为单位划分学业导师,特设的《独立学习》课程更为高年级的学生提供自主研究的平台。学生在这门课上拥有很高的自由度,可以在导师指导下跟随自身的学术兴趣探索数学的各类前沿领域。
本科期间,收获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上海赛区一等奖、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优胜奖(应用与计算方向)等后,赵明阳获得本院直博资格,在计算数学领域展开深入探索。
本硕博贯通让科研心无旁骛
“计划”的本硕博衔接培养制,强基生可被优先推荐攻读本院研究生学位。生物科学专业的徐浩翔从大三就深入课题研究,通过参与导师组会,并锁定未来的研究方向——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机制和药物筛选。
在此期间,他通过培养方案中设置的研究生阶段基础课程,提前获得学分。从动植物解剖到细胞生物学,实验室成了他的第二教室。“我喜欢专心地做一件事情,‘计划’能实现本研培养课程衔接、学位衔接,使我提前锁定未来努力方向。”
科研训练对生物专业不是选择,而是必经之路。通过科研训练学到如何提问,如何策划实验,将基础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这些经历对培养未来的生物学家至关重要。
“这种全面的培养让我对自己的科研未来满怀信心。”徐浩翔提到,“计划”培养了自己扎实的数、理、化等基础学科知识,确保无论进入哪个应用学科领域都能迅速上手。他的科研启蒙源于大一暑假的生物学综合实验基础课程。在课上,学生们轮转在多个实验室进行科学探索实验,逐渐熟悉实验室的环境和工作流程,训练写作实验报告、protocol、记录实验结果等能力。
科研平台协同育人
物理学专业的诸思吟在大一参加了“启明星科创计划”。基于这一科研平台,她作为项目组长,带领团队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心探索肥皂膜中的激光光须和吉他弦的非线性振动等课题,不仅积累实践经验,迅速成长,更荣获中国大学生学术竞赛全国亚军、上海市一等奖等。
反复讨论、查文献,不断改变制备配方,改进实验装置,这个过程让她感受到,实验成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通过不断解决问题成就的。“克服困难产生的快乐,和其他快乐的截然不同,是一种更持久的满足。”
“计划”大力支持本科生参与科研,学校利用所辖或有合作关系的实验室、创新中心等科研平台,鼓励导师引导学生参与自己主持的科研项目或其他合作项目,强基生会早早进入课题组进行科研见习,如听组会、听学术报告等,“这使得我提早感受到‘科研的感觉’”,种种积累,诸思吟愈发坚定对科研的热情。
本科的这些工作不仅为她博士课题打下坚实基石,也让她提前体验和解决了前沿研究中的实际难题。作为直博生,她将继续在低维材料的衍生物性领域深入研究。
除了基础深厚、寓教于研,面对未来研究和实践中不断增长的对国际合作的需求,“计划”还建立专属的国际交流项目,学生在国际顶尖导师的指导下,参与科研训练,独立完成研究课题,建立起跨国界的学术网络。
化学专业的林子涵是入选德国慕尼黑量子科技中心本科生暑期项目的唯一中国学生。项目覆盖了从基础实验研究到实际产业应用等广泛领域,使他获得接触国际前沿研究和实践的机会。
“我进入了Fabian Grusdt教授的课题组,有比较大的进展或者问题的时候都会去他的办公室讨论。在他的悉心指导下,我对高温超导机理的理论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索。”如今,他直博物理化学方向继续开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