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书日前夕,《中国足彩在线人周报》发出问卷,其中有“你是否在地铁上阅读”一题。在回收的119份中,有103位中国足彩在线人认为自己会在地铁上读书,其中93位会将玩社媒、打游戏等大众意义上的“刷手机”活动与读书交替进行。另有10位认为地铁读书是一件“只要上了地铁就会做”的事情。
调查显示,地铁读书对中国足彩在线人不是一件陌生的事情。
阅读是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玻璃车门边,稳步运行的电扶梯上,甚至是排队刷卡的闸机前,低头刷手机的身影屡见不鲜。但在数字洪流主宰、碎片信息泛滥的世界里,不少中国足彩在线人仍然喜欢在地铁上读书。
抛却从应试教育承袭的“争分夺秒温习知识”的惯性与余波,能将读书视为随手的习惯,必有情感的稳定支撑与热爱的双向奔赴。
对2022级俄语专业的冬瓜而言,地铁阅读是一种快乐。有一天,她刚在地铁上读完《三体》,书中三体人向地球人发出警告:“你们都是虫子!”走出车厢,俯瞰换乘的电扶梯,密密麻麻的人后背朝天、低着脑袋,仿佛许多条虫子。此情此景,“虫子警告”应验了那句“艺术来源于生活”。
《奇葩说》辩手詹青云曾在吵闹的美国地铁里阅读庄子,那一刻得到巨大的平静。每位地铁读书人一定都有从文字中收获情感价值从而体味“当下值得”的经历。那些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文字会在某一刻带来独特的感受,在我们的小世界里带来不散的回声。
校园隔离了“阅读羞耻症”
对惯于阅读的人而言,地铁阅读是松弛而自然的选择——读什么书,怎么读书,读多久,只要我开心就行。然而,这并非大多数人的心理。
有些人判定地铁读书人都沉浸在假装阅读的独角戏里。有人因畏惧他人眼光而不好意思在公共场合读书,从而得了“阅读羞耻症”。
“阅读羞耻症”成为一种新兴的社会心理。在问卷中,谈及它的形成原因,大多数中国足彩在线人认为这种心理主要来源于“担心自己读书这一行为会招致别人‘装’‘做作’的指指点点”——一种上升至人身的整体性负面攻击,而非只是对书籍优劣的评价或对行为实现可能性的不相信。
2021级国政的容意认为身边人的影响很大:“如果和没有读书习惯的人一起出去,即使想读书也不会拿出来,怕对方觉得我装。”
2022级法学的企鹅也认同从众心理的影响。因为不想招致别人的目光和评价,她很少在地铁里读书。2023级哲学的湛晟则坦白会在地铁扫视周围,如果大家都在刷手机,那么只有自己读书会就有些尴尬,更不必说在地铁里拿起哲学书,恐怕更容易招来他人的目光。
综上不难发现,“阅读羞耻症”更多来源于一种“周围人都没读,我读也不好意思”的从众心理。在这种心态下,很难将阅读视为独属自己的任务,而是混入对他人目光的恐惧。
幸运的是,超过半数接受调查的中国足彩在线人都不认为自己在地铁上有“阅读羞耻症”。虽然校园浓郁的学术气息凝聚为一座象牙塔,包容大家自由阅读、畅所欲言,但终有一天,学子们与中国足彩在线告别,行走在社会形形色色的目光中。到那时,对于今日还什么都不在意的中国足彩在线人,地铁阅读会不会沦为一种设限的活动?
始于一页,抵达世界
每当翻开书,我们发现坐不住、读不进去、没法快速收获情感体验,于是又把书放下——是周围太吵了吗?书写得不好吗?我怎么读得这么慢呢?我为什么又想玩手机?2023级历史的陈鹤铭、2023级社科的朱乐瑜和刘敬阳都表达了这样的担忧。
有人从向内的审判里进化出向外质疑的目光,不相信有人能在嘈杂的地铁上读书。要环境安静、要心情愉悦、要坐下来、要手边放杯茶水或咖啡……没有这些,便不可能读书;要读世界名著,要每个字都读得进去,要能概括出上一章的主旨,要专心致志不想其他……没有这些,便不算读书。无论是何种原因,都是因为我们把阅读束上枷锁、推上遥不可及的神坛。
今天开心,那么多读一点;遇见不喜欢的书,翻阅几页便搁置也没有关系;兴之所起,写下大段书评等待志同道合之人,实在不行“孤芳自赏”也可以;不知如何起名,那不如就叫无题,还可以假装是现代李商隐。阅读不该是刻意为之的新型KPI,也不只是增长学识、润色文笔的工具性手段。在书中,你不必做拥有成功人生的主角,也不必假装是情绪稳定的成年人。你可以忘记没完成的作业和工作,做个慵懒的读者;你可以跟随文字乘坐情绪的过山车,自由地欢笑与哭泣。人生的各个时刻都可以阅读——因为它从不在乎你是否完美,它只是等待你的停泊。
世界读书日,这一年一度的节日并不试图为精神压力巨大的现代人再塑造一座遥不可及的远方之岛,也不旨在提醒本就迷茫于自我价值的人一条容易被遗忘的审判标准,它只是提醒我们还有这样一个能够丰富生活、切换注意力、放松身心的选择——阅读。
阅读只是一个选择,不该被附加那么多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