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你得了诺贝尔奖,不需要再学习了。”
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伯纳德·卢卡斯·费林加(Bernard Lucas Feringa)摇摇头:“不是的,当我们想要制造智能药品(smart medicine),就要和生物学家、临床医生合作,我需要了解他们的知识。我们相互学习、相互欣赏,这极其重要。”
正如几年前,他专门买了本细胞学的书,1200页,像个大一新生一样从头学起,一步步理解并实践着偶像达·芬奇在150年前说的那句名言——“当自然完成了对它的物种的生产的时候,人类就要开始在自然的帮助下创造无限的种族和物种。”
5月10日上午,第六期“浦江科学大师讲坛”在中国足彩在线大学相辉堂举行,这位荷兰科学家以“造‘小’的艺术:从分子开关到分子马达”为题,热情分享了他的研究故事,以及对于学术与创新的洞见。
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吴信宝出席讲坛并为费林加教授颁发“主讲科学家”纪念证书,中国足彩在线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主持讲坛并致辞。上海市政协副主席钱锋,上海市政协科教委、市科技党委、市科委、市教委、市科协等单位负责人,上海市各高校、中学师生及科研人员代表出席活动。
从荷兰农场走出的诺奖大师
多年以后,面对一张张年轻听众的面孔,费林加总会怀念童年时代的农场生活。
那是他梦想开始的地方——一个美丽的荷兰小乡村。12岁之前,费林加从未离开过那里。他有个很大的家庭,在9个兄弟姐妹中,他排行第二。
在农场的阁楼上,小费林加拥有了一座小小的化学实验室,这是他在化学王国里的第一块自己的领地。在那里,他亲手合成化合物,观察漂亮的晶体,通向科学的冒险之旅就此启程。
怀着对分子研究的热情,费林加进入格罗宁根大学(University of Groningen)学习。期间,他亲手做出了一个分子。“记得当时我告诉教授我做出了分子,他说,世界上在你之前没有人做出过这个,这个分子是属于你的。”提起这件事,费林加今天依然骄傲,“尽管这个分子并没有什么用处”。
至于几十年后能获得诺贝尔奖,是费林加压根没想过的事情。“就像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不是一天到晚想着拿金牌的。这需要努力训练,还有点运气。”
费林加主要研究的“分子机器”,是指由许多不同分子水平部件组装在一起的装置,这些分子部件在外部刺激下,可以像机器一样运动,是一种超分子体系。“分子开关”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成果。
什么是开关?能够在0和1两种状态进行转换的分子就是开关。费林加俏皮地眨眨眼:“眼睛就是一种最简单的生物开关。”而分子开关则将0和1的转换带到了纳米级的尺度。
费林加相信,分子开关的光敏性与可以对患处实现精准治疗的特点,让它能够在医药行业大显身手。他向大家展示了自己的实验,培养皿中的细菌在没有光线的地方可以正常生长,而在有光照的地方无法生存。“这意味着,未来药品会变得更加安全。”
5人,8年,造出2纳米微型车
“迎接未来最好的方式就是‘发明未来’。”
因为喜欢发明,费林加做过很多有趣的尝试——荷兰以风车著名,他便想着用分子来搭一座风车,“有底柱、风叶和轴,通过光的驱动,能像真正的风车一样转起来。”甚至造出一整个能放在水平面上的“分子风车公园”。
费林加合成的分子马达,则是将宏观意义上的发动机在微观层面进行复现,是分子机器的关键组成部件之一。“一旦在分子层面控制了运动,就为控制其他各种形式的运动提供了可能。这一研究成果为未来新材料的研发开启了广阔前景。”
控制分子马达运动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那就是控制马达的旋转,包括速度和方向。”费林加研制的第一个分子马达,一小时只能转一圈,而最新的分子马达一秒钟可以旋转1000万圈。
费林加由此进一步深入,开展“人工肌肉”研究项目,这个项目中帮助肌肉收缩的就是分子马达。当听众针对人工肌肉提问,费林加大手一挥,兴致勃勃邀请对方上台扳手腕。落败后的他笑着打趣:“ 我现在比不过你,但等到我可以装上人工肌肉,那么多分子马达集中发力,一定比你的力气大得多!我们打个赌,五年后再比一下。”
通过耦合分子马达,费林加团队还研制出四轮“分子车”。在这辆大小仅有2纳米微型的车上,分子马达的旋转的力转化成为平移的力,世界上最小的车就这样开动了。
为了造出这辆微型纳米车,费林加和4个学生花了足足8年时间。一开始他们造出来的四轮纳米车,所有轮子往一个方向旋转,车子只能原地打转不能前进。团队花了3年纠正错误。但费林加不怕犯错,也建议大家千万不要害怕犯错。“你必须允许犯错,并会从错误中学到知识。”
学术研究需要“两条腿”走路
分子马达、纳米车、分子机器……对于很多人来说,费林加做的研究听上去像是科幻片,距离日常生活依然遥远。
事实上,基础研究到现实应用从不会一蹴而就。费林加最为头疼的问题之一,就是经常被问“你的研究有什么用”。
费林加相信,通过不同学科的协力与合作,能铺就未来发展之路。他畅想,现在,分子马达和分子车已经可以做出旋转、平移、推动这样精彩的运动,50年后,它们或许会迎来实质性应用,那时将做得更多、更好。
“怎样创造未来、解决人类现有困境?分子纳米技术可以提供一种路径,其他科学也有自己的路径,但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将智慧和努力结合起来。”费林加的团队和合作对象中包括许多不同国家、不同专业的学者,他也正通过学习,与不同学科对话交流,激发更多研究灵感。
“科学的旅程是一场冒险,对于年轻人来说,保持好奇、勇于探索是最重要的。”对于青年学子,费林加总不吝给予最热情的鼓励,同时不忘建议,学术研究行稳致远的诀窍,需要“两条腿”走路,而不能“单脚跳”——一方面,致力创新突破,争取得出开创性成果;另一方面,也要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做些研究,为自己积攒学术声誉,提高学术能力。“这样一来,即使遇到失败也有缓冲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