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在以“交叉研究与科学智能”为主题的校庆学术报告会上,来自理、工、医科的中国足彩在线学者分享最新研究进展,中国科学院院士、校长助理、科研院院长彭慧胜主持报告会。
从自组装到光学超表面
纳米魔力编织未来材料
如何将聚合物与纳米粒子结合起来,发挥二者优势,从而构建结构精准、性能独特的复合材料?这是高分子科学系、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聂志鸿想要解决的科学问题。
受原子共价键合的启发,团队通过共聚物介导的纳米粒子定向键合,设计并合成胶体分子及其宏观功能材料。“光学超材料是胶体分子材料的典型之一。这种材料可呈现出多种超常电磁响应特性,在超透镜、超分辨光学显微镜、光学隐形、光束整形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聂志鸿说。
DNA作为功能材料
助力肿瘤诊断治疗
“这是一个典型的理工医相结合的研究。”化学系“瑞清”特聘讲席教授仰大勇介绍,他所带领的课题组研究方向是将脱氧核糖核酸(DNA)作为一种组装材料用于肿瘤诊疗。
科学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如何重新认识DNA分子?仰大勇认为,DNA作为一种“完美”的精准材料化学体系,其结构和生物功能的可控性使其在材料创制方面具有巨大潜力。由此,课题组致力于优化和调控DNA分子功能,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实现可控组装,以满足特定的应用需求。
以计算创新
引领物质科学新纪元
超导电性、集成电路、信息存储、太阳能电池……作为高科技器件的源泉,物质科学蕴藏着丰富的物理现象。随着计算机和算法的发展,计算已经成为了研究物质科学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物理学系谢希德特聘教授、计算物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向红军介绍,随着人工智能的兴起和应用,新的计算方法正在赋能物质科学研究,形成了基于AI的计算物质科学的新型研究范式。
目前,向红军/龚新高团队成功开发了包括多种机器学习方法的材料质性分析和模拟软件(PASP),PASP可同时处理自旋、轨道、晶格、电荷等多个自由度。
基础模型时代
探索时间序列预测奥秘
不可否认的是,大语言模型在作为人类助手方面存在巨大潜力,并已在语言、语音、图像等领域取得了令人惊奇的成功。但是,大模型在时间序列领域的效果并不显著。
人工智能创新与产业研究院教授徐增林在报告时提出了一个新问题:时间序列大模型的研究有必要吗?他认为,对于单一时序的预测任务,正则化线性模型已足够好,简单又有效;而在融合其他领域知识方面,大时序模型更能一展所长,这也正是其研究意义所在。
守护全民健康
人工智能驱动医院转型
附属中山医院信智部规划与管理中心主任、人工智能创新与产业研究院副教授钱琨认为,面对医疗供给和需求的难题,以互联网医疗、人工智能赋能数字孪生为代表的智能化、数字化变革之路,是破局的重要方向。
“面向未来的医院人工智能,应当聚焦癌症、心脑血管、老年性疾病、传染病等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防治,创新诊疗方案,推进国产新药、高端医疗器械研发及国产化替代。”钱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