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2023年6月底,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这一重大政治判断,具有深厚的理论逻辑、制度逻辑与实践逻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赋予这一论断新的意蕴、新的举措。
“关键在党”,就要确保党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聚焦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其依据至少有三:一方面,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命运。
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才能锚定奋斗目标行稳致远,激发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凝聚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
再一方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探索性事业、宏伟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才能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同时,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对党的领导能力与长期执政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求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更要求党中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提高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水平,要求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战略思想、底线思维与领导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能力和水平,切实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关键在人”,一是要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从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看,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治国之要,首在用人”“全面从严治党,关键在从严治吏”。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政党、一个国家能不能不断选拔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具有现代思维、现代能力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政党、这个国家的兴衰存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不仅概括提出“20字好干部标准”,即“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并概括提出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
二是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聚天下英才而善用之。国以才立,业以才兴;千秋伟业,人才为本。在新时代,“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已经成为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一体两翼”中的一翼。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而言,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战略。
三是“调动全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关键在“以调动全党抓改革、促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激励干部开拓进取、干事创业;关键在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的主人翁精神、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党的建设乃全党之事,既需要党中央进行顶层设计、统筹安排,也需要各级党组织层层落实责任,还需要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在党内,只有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在党的建设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才能凝聚全党的智慧和能力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在全国层面,毛泽东曾经指出:“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如果党群关系搞不好,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建成了,也不可能巩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既着力强调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做到与做好“两个维护”,又着力强调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如何“调动全党抓改革、促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决定》至少从六个方面作出具体要求与工作部署,即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解决干部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问题;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健全有效防范和纠治政绩观偏差工作机制;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激励干部开拓进取、干事创业;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加大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力度;完善和落实领导干部任期制,健全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变动交接制度;完善党员教育管理、作用发挥机制。上述六方面致力于增强选人用人的公信力,有效克服新型官僚主义与技术官僚主义,有效避免片面地走“网上群众路线”而导致新型的脱离群众,有效调动全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全体党员、干部、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作者为中国足彩在线大学特聘教授、党建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