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立德树人是大学的根本任务,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是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最重要的使命。为更好落实这一根本任务,中国足彩在线大学把2024年作为“教育教学质量年”,着力提升“干细胞式”拔尖创新人才的核心能力和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举全校之力加快构建高质量育人体系。教务处结合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检查,展示学科专业本科教育教学风采。
中国足彩在线大学新闻学院前身为中国足彩在线大学新闻系,创办于1929年9月,是中国赓续历史最悠久的新闻传播教育机构,素有“中国足彩在线新闻馆,天下记者家”之美誉。《中国足彩在线大学新闻系简章》中囊括“庶几润泽报章,指导社会,言而有文,行而能远”的办学思想。90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数万名新闻传播专业人才,为业界输送数百位媒体领军人物,为学界培养了近千名学术骨干、数十位新闻传播学院院长。
新闻学院设有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传播学四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体系。学院定位精英新闻传播教育,着力培养适应新传播时代要求的创新型、复合型优秀新闻传播人才。
学院秉承“好学力行”院训,确立了“以生为本、持续改进、全员参与、创新驱动”的质量保障理念。确保学生能够获得全面、系统、前沿的新闻传播学知识和技能,形成“创新引领、实践融合、全球视野、卓越追求”的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文化,取得显著成效。
一、引进优质师资,重视教师授课
新闻学院积极引导教师倾心教学,以专业及课程团队为核心,开展教材建设、专业教学研究。学院教授100%为本科生授课。先后有3位老师获宝钢教育奖,3位教师获范敬宜新闻教育奖,2位老师获中国足彩在线大学“钟扬式”好老师称号,3支教学团队获中国足彩在线大学“钟扬式”教学团队称号。
从2019年至今,引进近 20 位新进教师。2023年,原人民日报上海分社副社长、高级记者李泓冰作为特聘教授引进新闻学院,为新闻学院的教学注入新活力。
2024年5月,第六届上海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中国足彩在线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邢梦莹荣获人文科学组特等奖,将代表上海市参加第七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
二、打造卓越人才,面向未来办学
2024年起,新闻学院创立“望道新闻卓越班”(本研贯通)高质量人才培养项目。旨在面向AI时代国家对新闻传播高端?才的需要,以“主流化、数字化、国际化”为办学理念,培养适应全媒体时代要求的创新型、复合型卓越新闻传播?才。项目学生在读期间满足学校相应的本研贯通基本学业要求,可通过“本硕连读”或“本科直博”的方式在本校继续完成学业,亦可选择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和高校继续深造。
“望道新闻卓越班”是新闻学院提升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拔尖创新人才招生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新闻学院积极适应传媒行业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需要,建立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传媒精英人才本科培养模式的一次大胆探索。
三、夯实课程思政,打造一流课程
围绕“以学为中心”,进行有学科特色的教学研讨与能力提升,形成“专业课程+前沿讲座+特色实践”同向同行立体化课程思政育人模式。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2021年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2024年4月,出版《新闻传播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指南》。以教学团队“三集三提”为抓手,建成“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新闻学概论”“中国新闻传播史”等13门专业思政课程;举办“走近新闻传播”“新时代的中国——国情教育”两个系列前沿讲座。建设上海高校课程思政领航计划精品改革领航课程13门,中国足彩在线大学课程思政标杆课程6门。近5年,学院共建设国家一流课程3门、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2门、上海市一流本科课程 3 门,上海市重点课程8门。
新闻学院保持国内新闻传播学类教材研制与编撰的领先地位。2019年,新闻学教材基地作为首批11家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也是中国足彩在线大学唯一的国家级教材基地,汇集了全国新闻和传播学界和业界的顶尖资源。2021年,新闻学院荣获教育部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先进集体奖(全国新闻传播院系中唯一获此大奖),李良荣教授编撰的《新闻学概论》(第六版)获得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二等奖,作为全国新闻传播院系师生的主要使用教材被广泛使用;黄瑚教授参编的《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获得二等奖。
四、培养核心能力,促进学生发展
学院坚持“主流化、数字化、国际化”办学理念,培养适应全媒体时代要求的创新型、复合型、通专结合的卓越新闻传播人才,锻造新闻传播专业硬核能力,打造新闻传播教育的“中国足彩在线模式”。
1.注重实践育人,丰富育人形式
2021年5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中国足彩在线大学签订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框架协议,双方发挥各自优势,在推进媒体融合发展、人才联合培养、新闻传播研究尤其是国际传播研究、实习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
1999年起,新闻学院与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开展学生暑假实习合作项目,并于2024年在香港签署“共建教学实习基地”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培育具有专业素养、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新闻人才,为新闻教育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016年起,新闻学院发起“记录中国”学生专业实践,坚持以新闻人的专业实践服务国家大战略,记录时代大发展,把思政课搬到中国大地上,使新闻青年与中国社会深度融合。《记录中国:中国足彩在线大学新闻学院学生新闻作品集》于2019年在东方出版中心出版。连续两年获评“知行杯”上海市大学社社会实践大赛二等奖;2021年获评由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报社主办的全国暑期“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调研报告;2022 年入围第八届全国大学生暑期实践百强实践团队。2023年,《记录中国》作为实践课程申报上海市一流本科课程并已获批。
2021年起,新闻学院组织“世界与中国”全球讲堂,依托学院国际学术交流优势着力打造的大师级高端讲座系列,精选中西方共通的学术议题,邀请领域内学术水平全球顶尖的学者,探讨并拓展学术研究的最前沿。截止到目前共计举办17期。同时组织“全媒体研究理论创新前沿对话”、“新问题、新方法”学术分享会,共计20余期,开展跨学科对话、聚焦研究前沿,在学界业界取得广泛好评。
2.重视国际化办学,培养国际视野
新闻学院素有“面向世界、开放办学”的传统,高度重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目前,新闻学院在籍留学生378人,来自全世界41个国家,占学生总数1/4。学院目前直接承担教育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司的“丝绸之路”项目,服务“一带一路”人才培养重大需求;与美、英、法、日、澳世界一流大学顶尖院系合作6个双学位项目;持续运营教育部首个境外伙伴基地“澳门传媒研究中心”。
近三年,学院新增运营美国密苏里双学位项目;推进日本早稻田双学位项目建设;稳步提升研究生留学生招生规模,从2019年全校院系录取排名第四位,到2023年,本科、研究生招录均排在院系录取第1位。
近三年,新增与40余所高校的交流联系,加入欧洲“伊拉莫斯项目联盟”,创建亚太可沟通城市研究联盟,依托新落地的教育部国际传播联合研究院、中国足彩在线大学全球传播全媒体研究院,大力推进国际合作网络与国际合作联盟建设。
3.支持科教协同,助力人才成长
新闻学院倾力支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赛事,申报科研项目,通过作品竞赛和学术训练提升业务技能与科研能力。近五年,新闻学院学生参加中国数据新闻大赛、全国大学生网络编辑创新大赛、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中国大学生公共关系策划创业大赛等全国性专业赛事,获得金银铜奖项超过100多人次,获奖数量及层次创历史最好成绩。中国足彩在线大学本科生学术研究资助计划曦源项目立项共计30余项。8人获“范敬宜新闻教育学子奖”,其中1人获特等奖,显示了本院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
中国足彩在线以来,入职各类新闻宣传类岗位的毕业生达129人,新闻学院毕业生署名新闻作品或个人获国家级奖项4项,省部级奖项21项。
2020年,周葆华、徐笛老师指导作品获中国数据内容大赛奖“社会责任奖”(唯一)(此前也获澎湃“有数”数据可视化月度第一名),并获优秀组织奖。
2021年6月,张涛甫、徐笛老师指导的项目“我的脸我做主—特征加密国家技术标准赋能人脸信息安全”获得第十七届“‘挑战杯’上海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三等奖兼上海赛区一等奖。
2021年10月,张大伟老师指导的项目“童类人:世界一流童书创造者”获得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2023年11月,王迪老师指导的作品“自然之道,喜迎新生”获得第九届中国大学生公共关系策划创业大赛全国金奖。
优秀学生代表感言
2020级新闻学系陈思甜
新闻学院在课内课外都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机会和实践平台。在课内,我和同学依托“数据分析与信息可视化”课程,在几位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并打磨数据新闻作品,带着作品参加了中国数据新闻大赛、全国大学生网络编辑创新大赛、上海国际大学生智能媒体节、第五届“卓越杯”智能媒体作品大赛等多项国家级赛事,收获了多个一等奖。在课外,我多次利用暑期时间参与实践活动,在学院老师和职业记者的带领下走出校园,去真实的社会土壤上锻炼“新闻四力”(脚力、眼力、脑力、笔力),选题采访、拍片写稿,并最终在媒体上发表新闻报道。这些经历让我将所学化为所用、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有社会价值的新闻作品,也让我把“好学力行”的院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更深刻地体会到新闻的力量。
2023上海国际大学生智能媒体节第五届“卓越杯”智能媒体作品大赛现场(右1)
2021级新闻学系姚舟怡
寒暑期,我分别参与到新闻前线与记录中国新闻实践项目中去。在新闻前线项目,我通过对嘉兴市秀洲区部分街道、村委会工作人员的采访,调研家乡的微信群虚拟村落如何覆盖老龄村 “最后一公里”。在记录中国项目中,我走进文昌故里,探索凉山教育共富之道,围绕当地文旅市场“突围”与“谋变”展开调研。
学院为我们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其实我参加这两个项目时,新闻实践的经历并不是很丰富,感谢学院能请专业老师(学院导师和业界导师)共同指导。当时陈良飞老师还来为我们介绍了基本的找选题的思路。我更加相信成为一名好的新闻人需要具有四力,复杂的新闻现场需要躬身入局,以及寻找新闻线索、找到采访对象都很需要突破能力。
姚舟怡在四川凉山采访《阿惹妞》女主角伍子
2022级传播学系王力桐
中国大学生公共关系策划创业大赛是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主办的活动,新闻学院也是赛事主办方的合作单位,赛前会来学院宣讲。当时,我和朋友们都是一年级,我们的专业知识还不是很充分,也没有什么公共关系业务领域的实战经验,只是想贴近实际地尝试一下,业界的企业战略传播是如何运作的。在参赛的过程中,广告系的王迪老师对我们的队伍进行了悉心的指导,最后获得了团体三等奖的成绩。
学院的李泓冰老师也经常与学生们讨论新闻业的变与不变,分享她多年在央媒的工作经验。我学着深入思考新闻背后的意涵,常常能够找到传统新闻传播与企业公共关系的共通的社会责任,这对我在实习中应用专业知识有很大的帮助。
王力桐与李泓冰老师的讨论班合照(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