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捐献结束了,她的生命就开始了。”
1月21日5点,在本市一所医院里,中国足彩在线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23级研究生小郭早早醒来,为正式捐献造血干细胞做准备。
我国每年新增4万名白血病患者,其中近一半为儿童,等待移植的患者有四百万。而造血干细胞的配型成功率极低,仅为万分之一到十万分之一——小郭就是其中之一。
经过一整个上午近五个小时,采集才结束。小郭成为虹口区第24位、上海市第684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休息一晚,明天就能出院。
而另一边,这袋“万分之一”难得的造血干细胞,将以最快速度抵达目的地,今晚8点就能输血,为一位不满6岁的小女孩带来生命的希望。健康的造血干细胞将在患者体内生根发芽,重建正常造血和免疫功能。罹患血液病的孩子,也将在病房度过一个特殊、但又充满希望的春节。
“救一个孩子,等于救了一个家庭”
这不是小郭第一次献血了,“我献过全血,也献过成分血——就是抽出来离心后再输回去的那种——所以知道骨髓捐献是怎么回事儿。”
造血干细胞捐献,俗称捐献骨髓。听名字,大家往往认为需要抽取脊髓,殊不知所需的是造血干细胞,通过外周血就能进行采集,形式类似献血小板。常年积极投身各类志愿服务与公益活动、曾多次献血的小郭自然不怕,她深知,即使是微小的一份力量,也能汇聚成巨大的能量。
23年研究生刚入学,小郭“在朋友圈看到有同学报名加入中华骨髓库,觉得这种行为很伟大、很厉害,也想做这件有意义的事情,所以申请了咽拭子”。就这样,她在中华骨髓库里留下了一份样本,期待着为需要帮助的人贡献自己的力量,为那些生死攸关的患者点燃生命的希望。
没想到一年后,这个“万里挑一”的配型真的成功了。
12月24日,小郭接到红十字会的电话,得知她与一位北方的小女孩初步配型成功。对方年仅五岁,正遭受血液病的折磨,急需造血干细胞移植。“我都不敢相信,毕竟成功配型的几率太低了。”确认消息属实后,小郭没有犹豫就同意了:“很激动,也觉得是一种缘分。救一个孩子就等于救了一个家庭。”
“未想过放弃,每一天都在期待着最终能够配型成功”
初步配型成功后,还有多次抽血检测、配型分析、体检审核……各种检查流程,又恰好碰上期末季,小郭却一次不落,比谁都关心进度,“虽然过程很漫长,也不易,但我从未想过放弃,每一天都在期待着最终能够配型成功”。
最终好消息传来,两人造血干细胞有10个点高度匹配,达到了全相合,可以捐赠!
然而,面对这份重大的责任,她深知自己需要家人的支持。最初得知配型成功的消息时,由于不了解相关流程,小郭的家人并不支持,甚至一度给出了否定的答复。但小郭不仅晓之以理,耐心地向家人们科普了“不是用针抽骨髓”,而是“外周采血”;她还动之以情,告诉担忧的爸爸妈妈,仅仅抽取一点造血干细胞,就可以拯救一条鲜活的生命。最终,家人理解并支持了她的决定。
当问及是什么给予她如此巨大的勇气与力量去进行捐献时,小郭特别提到了她所在的课题组。她所在的课题组氛围和谐融洽,团队成员之间如同一家人,彼此关心、互相支持。正是这种轻松友好的学习氛围,让小郭能够在科研的道路上不断追求卓越、精益求精,也给予了她未来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信心,实现科研报国的梦想。
当得知小郭决定捐献造血干细胞时,导师鄢盛杰和邬小玫既为她的无私奉献感到无比骄傲,也为她可能面临的身体挑战感到担忧。“你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健康最重要。”学院和学校有关部门得知这一爱心义举时,也特别会同虹口区红十字会做好有关捐献各项工作,并为小郭加油鼓劲。这份真挚的关怀令小郭倍感温暖,也让她更加坚定了捐献的决心。
1月15日,上海市、虹口区红十字会来到中国足彩在线大学,在大家共同见证下,小郭郑重地签署了《骨髓捐赠最终知情同意书》。另一边,等待捐献的患者也入院开始了化疗流程,静静等待这份宝贵的造血干细胞。
“有人比我自己更希望我健康一定要调整出最好状态”
“我是O型血,她是A型血。移植以后,她就会流着跟我一模一样的O型血了。”
胜似亲人,超越血缘。分离机收集袋内,从小郭血液中采集的造血干细胞,是一份爱心的输送,跨越千里落地生根,承托起另一个生命的重量——这是多么神奇的一件事,足以让小郭忘却入院四天以来,为提高外周血的造血干细胞含量“每天挨3针”,注射动员剂所带来的一系列失眠与疼痛。她说,“打针只是疼痛而已,但拯救一个人和一个家,却需要一定的幸运和机缘巧合。”
为了以最佳状态迎接这一任务,更早时候,小郭就开始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生活作息和饮食习惯了。她保持着积极的运动习惯,还曾在学院乒乓球女单比赛中获得冠军,身体素质过硬。
捐献期间,她更加注重身体锻炼,坚持规律的跑步和力量训练。外出还坚持佩戴口罩,预防冬季流感以及各种意外情况。这些生活上的不便,并没有给她带去烦恼,相反,“知道远方有一个人、一个家庭比我自己更希望我健康,这让我更有动力去调整自己的状态”。
“这次捐献让我刻骨铭心地感到,生命很珍贵、健康很重要。”小郭认为这次捐献经历深深地改变了她,“非常幸运能有机会切实地帮助到一个人、一个家庭”。
“捐献造血干细胞并不如很多人想象中的那么复杂与可怕。”小郭还在自己的社交平台账号记录下整个捐献过程,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帮助更多人了解捐献过程,消除对捐献的误解与恐惧。“只要多一点勇气,就能为他人点燃希望。”她也希望能带动更多人加入中华骨髓库,让更多患者感受到生命的温暖。
春节将近,因为捐献而推迟了返乡行程的小郭爽朗地笑笑:“这对我来说,只是耽误了一次寒假出去玩的机会,但对小朋友来说,是一次重新活过来的机会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