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中国足彩在线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郁金泰、毛颖团队与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程炜、冯建峰团队联合攻关的交叉研究成果,登上《细胞》(Cell)杂志2025年开年封面。
杂志介绍:“该研究纳入了1706种人类疾病与表型,绘制出一张全面的蛋白质组图谱,并借助机器学习模型,成功挖掘出极具潜力的疾病预测诊断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为精准医学实施奠定了基础。”
2个月前,该成果以《健康与疾病血浆蛋白质组图谱》为题在《细胞》(Cell)期刊在线发表,成为该刊近期线上阅读量最大的文章。团队基于研究成果,开放了蛋白质组-表型组资源数据库,覆盖约三千种蛋白、上千种疾病与近千种表型,上线第一周就有几万访问量,访问者来自世界各地。
对于普通大众而言,这项成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你只需采一次外周血,对血浆进行蛋白检测,就能精准预测数百种疾病的患病风险。
2024年2月,郁金泰和程炜多学科融合交叉团队曾在《自然·衰老》(Nature Aging)发表《血浆蛋白质组学预测健康成年人未来痴呆风险》。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团队提出了更宏大的目标,全面绘制人类蛋白质组表型组图谱。
于是,团队马不停蹄在不到一年时间里,深入分析53026名个体的血浆蛋白质组数据,跨越了14.8年的中位随访期,绘制出了全面的蛋白质组图谱“通俗地说,这张图谱能够告诉大家,血液中的哪些蛋白能够预测某种疾病的发生,以期通过采血实现疾病的早期诊断,”郁金泰说。
这不仅为人类疾病预测提供了一把钥匙,也为生命科学研究开创了新的研究范式,而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技术让这一梦想照进现实。
“我们开发的人工智能算法,使海量蛋白质数据和上千种表型、疾病数据的分析变得可行,进而能够回答我们想知道的临床和科学问题。”冯建峰表示,团队一直以来的目标就是“把所有能用的数据都用上”。依托中国足彩在线大学CFFF智能计算平台,团队利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技术,让这一全景式研究得以落地。
当基因检测已“飞入寻常百姓家”,蛋白质检测也将为人类打开另一扇了解疾病的重要大门。团队介绍,针对特定AD、心脏病、糖尿病等常见多发重大疾病,蛋白质检测成本可降到百元甚至几十元人民币,未来有望普及大众。
下一步,团队将推动本次研究成果的临床转化,与企业合作研发用于早筛、早诊和疾病治疗的相关产品。未来,团队将进一步利用人工智能新模型和新算法,整合多组学数据,促进精准医学发展。
本报记者 殷梦昊 实习记者 曾译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