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以下简称“国务学院”)研工组组长赵晓惠在2024年上海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中斩获特等奖,经济学院学工组长、2023级本科生辅导员汤潮荣获一等奖。这是我校自参加该比赛以来取得的最好成绩。
大赛分为初赛、复赛和决赛三个阶段。初赛为资格审查,复赛分为上、下午场,涵盖学情考核、学情分析和案例分析三个环节,决赛则为理论宣讲。
经过激烈的复赛,赵晓惠和汤潮等25位高校辅导员挺进决赛。决赛是随机抽题进行现场5分钟宣讲。
“你觉得什么叫新时代的青年?”演讲伊始,赵晓惠反客为主,向台下评委和观众抛出问题。结合自身的理论基础和政治学背景,她点出新时代最大的特点:“变”。从认识“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和把握“理想信念不变”“脚踏实地不变”“担当作为不变”“吃苦耐劳不变”破题,阐述青年一代在新时代如何作为。最后一个话音落下,倒计时还有3秒钟。
今年是赵晓惠在学工一线工作的第10年。2014年,赵晓惠从国务学院本科毕业,入选学校第二十批“人才工程”预备队队员(一期),攻读硕士的同时担任国务学院本科生辅导员。自2018年开始,她就走上三尺讲台,给本科生上形势与政策课。
汤潮2013年从历史学系毕业,成为第十九批“人才工程”预备队(一期)队员,后转为第十四批“人才工程”预备队(二期)队员。
一场比赛,既有经验的沉淀,亦有考前磨刀。结合教育和思政工作的重大议题、青年热门话题和理论基础,赵晓惠和汤潮精心准备了万余字的演讲素材。白天,她们工作,晚上深入研习理论和准备案例,午间在会议室一遍遍将素材熟稔于心。
本报记者 章佩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