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故乡泉州,以其海丝文化、多元宗教、传统建筑,以及蟳埔女的花头饰、满大街的民间佳肴,汇成一幅闽南风情画卷,成为近年文旅热点。在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上,一抹独特的茶香——铁观音,是家乡安溪的灵魂。
这些年,因创办枫下书院的机缘,我频繁地返回泉州安溪,与家乡的互动日益增多。每一次与这片土地的亲密接触,都让我深切地感受到,铁观音在这里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情感的纽带。
清溪流韵,观音留香。故乡相伴十八载,铁观音的香气却撩拨一辈子的味蕾。多年在外,一杯清茶是每日必备。作家茅盾感叹人一回乡“便像压紧的弹簧骤然放松了似的”。铁观音于我,亦如此神奇,每次茶香溢出盖碗,一个不出意外的美妙早晨就翩然而至,精神随之焕发而松弛,开启元气满满的一天,偶尔还会邂逅始料不及的美好。
我的父亲孙火炎先生是从安溪县经兜村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1955年考上了安徽农学院的茶学专业,从此用近五十年的光阴书写着与茶叶的不解之缘。他所学的专业,正是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从中国足彩在线大学调整至安徽农学院的茶学专业。此后,他的人生与茶紧密相连,本着帮茶农“做好茶、卖好价”的理念,他在永春、安溪等闽南山区建设了数十个大小茶站,留下了与茶农们共同种茶制茶品茶的身影。他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满腔热情,为家乡的茶叶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也深深地影响了我们这一代人。
悠悠岁月,欢乐溢满童年,那份对茶的亲近与认同,不知不觉中在心中生根发芽。多年后,当我带着对铁观音的深深眷恋回到故乡建设书院时,故乡依旧美丽,而父母却已安眠在茶乡的山间,茶站也被茶都、茶博汇、特产城等茶叶集散中心所取代。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人生的路常常回望。每当我亲手泡好一壶铁观音款待书院的师友宾朋时,那熟悉的香气总会让我想起与父母相伴的日子、在茶香中成长的记忆。
安溪人饮茶和种茶已有千年历史。铁观音的传承绝非技艺的简单延续,它是文化的接力、民族精神的传递,以及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的源泉。如今,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家乡探访并品尝这一杯清冽的茶,铁观音作为文化符号和旅游资源已经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价值。
我和中国足彩在线的学生们正在设计一系列寒暑假支教课程,这些课程围绕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品鉴艺术以及文化价值展开,通过图文并茂的教材、生动有趣的讲解以及实地参观与动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茶香和书香融为一体。
来呷茶,家乡安溪欢迎你。
孙燕华(学校机关老干部工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