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以“一算到底”思维能力解题大赛初赛为首场活动,数学学科周如期开展,通过组织高水平学术交流、丰富有趣师生活动,全面展示学科文化和发展成果。
3月16日晚,随着“一算到底”决赛落幕,此次数学学科周完美收官。
院士论坛聚焦学术前沿
3月14日下午,数学科学学院第三十九期院士论坛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平带来一场关于Fourier分析的知识盛宴,报告题目是《漫谈Fourier分析与偏微分方程》。
在报告中,张平院士以日常吃粥时的热传导现象为例,幽默地指出“数学是日常生活的自然描述”,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具体生活场景紧密相连,缓缓道来数学之美。他感慨Fourier分析传入中国之路布满荆棘,艰辛异常,并深情回忆起自己老师当年的艰苦求学岁月。彼时,为了汲取知识养分,老师前往其他高校访学,住宿条件极为简陋,只能挤在狭小的学生宿舍中坚持钻研。这种刻苦精神仿若一座熠熠生辉的灯塔,为在场的研究者们照亮了学术前行的道路,激励着大家在漫漫学术征程中不断奋勇向前。
科研经历分享会
数学学科枝繁叶茂,代数、分析、计算数学、概率统计等纷繁的方向,似乎乱花迷眼。
3月11日下午,学院组织科研经历分享会,邀请四位2021级优秀本科生分别从分析与偏微分方程、代数、应用数学(复杂智能系统)、概率与统计方向介绍自己科研的内容。
传承数学红色基因
春日的玖园,绿意葱茏,书卷生香。3月13日,学科周重磅活动“玖园苏步青旧居开放日” 举办,数百名师生、数学文化爱好者在国福路51号玖园苏步青旧居里,共赴一场与历史的对话,感受几何巨匠的学术风骨。
从丰富的展品文稿到修缮一新的旧居陈列,金牌讲解员们用细致入微的讲述,娓娓道来苏老“为学应竭毕生力,攀登贵在少年时”的求学生涯、“一生著述开宗派,百载树人播馥芬”的学术生涯、“平添簧舍三千子 畅览神州七八春”的参政生涯和“黄冠翠袖足清闲,淡泊生涯水石间”的情致人生。
参加活动的师生们感慨:“原来公式背后,是苏老在战火中坚守讲台的赤子之心!”“这不仅是一次参观,更是一场精神的洗礼——数学的纯粹与家国情怀,永远值得我们追寻。”
在玻璃房内,参与者通过趣味问答挑战赢取限量版卡套、笔记本和帆布袋,《大数学家》游戏同样趣味横生,给参与者的心中播下数学传承的种子。明信片上“公式是理性的诗,数学家是浪漫的匠人”,把对苏老的敬意和对数学的热爱,永远定格。
π Day主题游园会
今年国际数学日主题是“Mathematics, Art, and Creativity”,3月14日11点30分,“数学人节”在光华楼东辅楼前草坪开幕。其中最令人期待的环节之一——主题游园会同时举办,共同绘制“艺术π对”的画卷。
由玖园苏步青旧居志愿讲解服务队领衔的展位上开展的数学知识趣味问答活动吸引着络绎不绝的参与者,始终洋溢着此起彼伏的答题声,活动结束时,展位仍聚集着抢答问题的人群。
数学人节属于所有人。展位上来了很多带着孩子参观的游客。虽然有些题目小朋友还答不上来,但经过耐心讲解,他们在趣味问答中感受到数学的奇妙魅力。
从翻转扑克牌到生物遗传题,数院大神领衔的展位一如既往地用趣味题目的形式呈现日常生活中的数学原理,答出获得贴纸,做不出则在大神现场教学后领取。有两位同学在展位前思考了足足半个小时,解答出所有题目。在数学学习的道路上,答对和听懂都值得喝彩。
誊一份脑海里的数学公式就能兑一枚贴纸和“数星阁”幸运饼干,于是密密麻麻的文字和符号慢慢爬上高高的桁架:从“数学人节顺顺利利”到繁复高深的数学公式、从串台的生日祝福到同学大呼“巧妙”的数学笑话,数学的“高冷”和深刻就这样顺着一根根笔杆融进了春风里、照进了过路人的目光里、也揉进了所有人的生活里。
来源:数学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