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不仅仅是传授专业技能的场所,更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
书院导师的角色类似于德国传统文学“教养小说”中“有经验的领路人”,既是学术上的引导者,又是人生发展的陪伴者。他为学生提供方向性的指导,帮助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定位。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不仅仅是学术上的帮助,更为学生们的成长旅程增添了温暖与关怀。
书院是学生个性成长、情感交流和思想碰撞的重要空间。通过这个空间,老师们能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兴趣与需求,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这里,学生们不仅能汲取知识的养分,更能培养起审视世界的独特眼光,塑造出卓越而有趣的中国足彩在线精神。
在担任书院导师之前,我开设了多门本科生课程,始终在思考——学生在课堂上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知识。担任书院导师后,这一思考逐渐转化为实践。通过组织多次小组活动并与学生深入交流,我逐渐洞察到学生们的真实需求:学生的兴趣和他们在教育过程中希望获得的内容,常常与老师最初的预期存在差距。在与学生的沟通中,我不断调整自己的预期,以便更好地契合他们的需求。在与学生的互动中,通过学生们的提问和反馈,持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并从他们身上汲取了许多新的见解。
大学生活的意义远不止于技能的积累,其核心价值在于帮助学生成长为“生动的人”。大学不仅是培养专业技能的场所,更应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平台,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为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徐贤樑(中文系副教授、任重书院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