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参加学生媒体的想法很简单:想涉足更多未尝试过的领域,给生活增加一些“厚度”。
进入学生媒体后,惊喜地发现,原来日日生活的校园里居然每一个角落里都有故事。一年间,我从读者、记者到副主编,体会到写稿和改稿是有门道的。搜集网络资料、采访、组稿,是一个深度探索和聆听的过程;把一篇文章从初稿打磨到能够发送,是一个漫长且耗费心力的过程。比如要梳理事件的脉络、筛选素材、提炼重点,这些都不太容易。
我曾认为写作是一种“天赋乍现”,是灵感来袭时的瞬间迸发。如今依然认同这种观点,但同时也深刻体会到,写作需要不断的审视和打磨,面向公众平台发布的稿件,更需要审慎与耐心。写作不再是一次性的动作,而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过程。
为学生媒体服务这一年里,既开心,又有点不安:文笔和洞察在历练中成长,也收获了身边不少同学的认可和鼓励,但我更习惯安静地观察,而非成为被观察的对象。
我理想中好的学生媒体应具备这样的特质时:在瞬息万变的校园里捕捉,在四面皆为路的旷野里表态,在风云涌动的现实中站稳。
曹雨桐 (法学院2023级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