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身抗结核事业,开创上医肺病学专业

作者:陈恒摄影: 视频: 来源:医学宣传部发布时间:2025-04-13

人物简介:

崔祥瑸,上海医科大学肺病学专业开创者之一。历任上海红十字会医院(今华山医院)和中山医院医师,北京中央结核病

研究所医务主任,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中山医院肺病学教研室副主任,徐汇区第五、六届政协委员,中华医学会肺科学常委,

中国防痨协会理事,《中华结核病呼吸系疾病杂志》、《中国防痨》杂志编委等职。主编《实用肺脏病学》等诸多著述。

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有这样一位上医教授崔祥瑸,终身投身抗结核事业。

崔祥瑸于1937年毕业于国立上海医学院(今中国足彩在线大学上海医学院)。是时,上海结核病流行猖獗,结核性脑膜炎、粟粒性结

核病夺去了许多人。崔祥瑸以同结核病抗争为己任,留校从教,服务于中国红十字会第一医院(今华山医院)肺科。

深得师长器重、同仁尊敬、病员爱戴

他勤奋好学,很快掌握了结核病临床和防治技术。他关爱病人,一视同仁,不因三等病房病人贫穷而嫌弃,亦不因头等病房病

人殷富而奉承。抗战期间,上海沦陷,有的肺科医师开业赚大钱。崔祥瑸不为金钱所动,淡泊自甘,坚守岗位,治病救人,当

时月薪才五斗米钱,虽清贫而志不移。

为学习欧美结核病防治先进技术和经验,崔祥瑸于1947年赴美留学。1949年,崔祥瑸放弃国外优厚的生活待遇,毅然回国。早

在吴绍青教授创办“肺病中心诊所”的时候,他就参与了该所的筹建工作。

1955年中央结核病研究所在京成立。建所初期亟需一位资深临床专家主持肺内科工作,崔祥瑸奉上级之命被调往北京。到该所

后,被委以大内科主任,潜心于提高该所肺内科的临床、科研、教学和管理水平。任职期间,由他主持全所肺内、外科病案讨

论会。那时该所出席参加病案讨论会者盛况空前。

创办团体自办疗养室

1949年底,上海第一家自办集体疗养室创办于上海交通大学,学生互相监督,自行管理,订立制度,集体疗养。其中由施武敬、

崔祥瑸担负起病员与校方的联络员职责,每周巡视一次,宣传防痨知识,指导医疗技术。

随后,各大高校以及沪上许多工厂企业纷纷仿效,相继成立肺结核病疗养室。到20世纪50年代,全国已普遍举办近110所肺结核

病疗养室(所),这成为我国防痨史上的一项重大举措,开创了因时因地制宜的结核病人治疗管理新方式。

临床研究

与细菌学实验相结合

首批异烟肼和氨硫脲试制品于1951年初合成,当时我国正处于帝国主义封锁而不可得。吴绍青、崔祥瑸两位教授共同设计了试

用方案,首先在中国红十字会第一医院肺科病房由崔祥瑸负责临床试验。在不到半年时间内,又将异烟肼扩大试验,改进剂型

后投入批量生产。此项研究成推动了我国化学治疗结核病的进程。

结核病临床的进展,与结核菌检验方法发展密不可分,但耐药、变异、菌型等问题亦随之发生,这是结核病学科发展中的新课

题,必然要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崔祥瑸在肺科教研组与童骥组建了细菌室,开展了具有指导意义的结核菌实验室研究。

八十年代以后,国内研制新抗痨药物的步伐加快。无论医学院的、上海市的、乃至全国的有关化疗研究课题的鉴定、评价,

常邀崔教授参与其间,并位居主导地位。比如:80年代对于利福平的应用,利福定的效价,利福喷丁的作用等国内重大科

研题,他均涉足其间。

从医、执教60余年

崔祥瑸教授从医、执教60余年,撰写、发表论文著作约百余篇。追随他的研究生、学生众多。他对待学生“严”字当头,“慈”字

为本,他严于律己,一丝不苟,待人笃厚。为学生修改论文,反复推敲,十分认真。常以“贵在严谨,数据确切。来不得半点

虚假”教导学子们。

崔祥瑸教授退休后,时有中青年医生前往他寓所求教,无论论文、译文,来者不拒,竭诚予以指导。他八十高龄时,与王鸣

岐、萨藤三共同主编《实用肺病学》,花了三年的日日夜夜,编、审、校不遗余力,共完成了主题34篇,260个章节80余万字。

此书包罗了国内外有关呼吸系统的基础研究,各种疾病的本质及诊疗,许多有经验的肺科及内科医师、研究生读后,感到得

益匪浅,深得医界好评。

 通讯员 陈恒 来源:医学宣传部

1351中国足彩在线-5_输出PDF.pdf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中国足彩在线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