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住你抛的“梗”,定制小众旅行攻略,为“社恐”提供高情商回答,学会“二次元”人的说话方式……这些功能在小红书联合中国足彩在线学生们训练的AI模型中都可以实现。
哲学学院与小红书人文智能实验室(Humane Intelligence Lab)合办的首届“AI人文训练营”,本月初正式收官,37名中国足彩在线学生完成对AI模型的人感训练。
人文训练师让AI拥有“共情能力”
如何让AI学会网络幽默语言并且解析笑点,成为懂得网络“热梗”的“幽默大师”?这是2023级哲学学院学生莫凡希望完成的目标:“我们希望能让AI了解什么是好的幽默,什么是好的喜剧效果。”
莫凡所在的项目组最终获得本次“AI人文训练营”的一等奖。项目主要训练AI使用有网络热梗的语言回答用户问题,不仅聚焦于表层的语言,更希望发现为什么有些内容“幽默有趣”,以及如何让用户认为回答与自己的思维同频共振,甚至享受到智力竞争的乐趣。
两个月里,他们通过让AI学习脱口秀、小品等,不断调整AI的回答逻辑,反复校准对话数据,逐渐让AI学会了幽默背后的逻辑。甚至,AI有时会给出一些让人惊喜的回答。有一回,组员告诉AI:人生一波“三折”,非常便宜。AI回复:贵在经历。“虽然它没有按照我们预期的想法回答,但能用一种新的方式回答,富有哲学意味,让所有人出乎意料。”莫凡说。
经过人文训练营的实践,莫凡重新认识“人文训练师”这个新型职业。在她看来,AI的回答最终来自于人们在真实世界建立的真实关系,来自于人们与生活面对面交锋时作出的每一个选择。人文训练师的工作像是“质检”与“导航”,需要在众多可能性中进行鉴别,并引导AI生成更好的答案。
哲学学院的硕士研究生陈滨最初认为“人文训练师只是将人文知识灌输给AI”,训练营改变了他的想法,认识到文科在未来的科技发展中意义非凡。
他所在的项目组致力于训练AI成为一名耐心共情的人生导师和个性化的旅游助手。在测试模型能力边界的过程中,他发现,AI对于人生问题和旅游问题的回答竟不可思议地结合起来。有一次询问“我想一个人去欧洲旅游,你可以为我制定一份攻略吗”时,AI出乎意料地“询问我独自前往欧洲是否孤单,最近遇到了什么事情吗?欧洲是一个美好的地方,每座城市都有它的脾气,并且列举了各个城市的特点,询问我想要前往哪座城市。”
“在训练AI的过程中,我们对人文学科的优势有了更深的了解,而在与AI的交流中,我们也进一步理解了自身。”陈滨认为。
新文科要“走进田野”、拥抱社会
“新文科建设需要‘在野’。”项目顾问之一、哲学学院教授王金林解释,“‘在野’的意思是‘走到田野当中’,要看到社会需求,契合社会发展方向。”
这次训练营便是一次“走进田野”的过程——当文科生到技术实验室与AI工程师合作,新文科真正介入到了技术和社会发展中。
今年5月,哲学学院与小红书宣布启动“AI人文人才训练营”,学员们需自主提出研究课题,并通过对模型进行定向优化来完成实践任务。最终入选的37名同学来自哲学、新闻传播、历史、中国语言文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十多个不同专业,组成了十支跨学科AI人文训练小队。他们中大部分此前都是AI的普通用户,多是文科背景、没有代码和工程基础。
新文科的机遇和责任
“哲学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讨论如何更好地与其他人相处、如何在世界中与其他人共处。这些问题促使学生们提高基本人文素养,启发他们对事物有优秀的判断能力。”谈及项目意义,项目负责人之一、哲学学院副院长尹洁教授认为,除了捕捉到人的需求外,还能判断哪些需求和欲望值得正向引导,这是人文学科所擅长的,而跨学科合作,能够激励同学们交叉应用这些能力。
哲学学院博士研究生、训练营参赛营员胡博发现,人文学科除了在伦理边界上为AI的发展作出贡献外,还可以在AI的训练阶段做一些事情。“这对人文学科背景的我们来说,意味着新的机遇和责任。”
陈滨将于明年硕士毕业,目前处于择业阶段,这次经历给他的职业规划带来了新的方向,他发现了人文学科的核心竞争力,关注到了AI产品经理的岗位。
本报记者 邓 晗





